跨越两千多年的对话

作者: 陈孜恬

跨越两千多年的对话 0

人群互相推搡着,涌入兵马俑一号坑的大门,只为欣赏这跨越两千多年的人类奇迹,感受兵马俑带给人们的强烈冲击感。

我终于挤到人群前排,大片方队在我眼前展现。晨光照耀在灰色的兵马俑身上,历史的遗迹感受着今朝的阳光。这是一支正在行军的队伍啊!前面的前锋、两侧的骑兵、中间的步兵与战马……整齐的军队仿佛正一步步向前迈进,向着初升的朝阳,无畏地面对未知的敌人。直到我看到中间一片未经修复、保持出土原貌的大片倒下的兵马俑,我才意识到,这支生机勃勃的军队,已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之久。

我走进二号坑近距离观赏玻璃展柜中的跪射俑。讲解员告诉我,每一个兵马俑的面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静静地站在跪射俑的面前,凝视着他的面庞:弯弯的眉毛、上瞟的眼眸、挺立的鼻梁、两撇短粗的胡须。我心中冒出了疑惑:你为何独特?那一刻,我似乎与眼前的跪射俑产生了共情,他带着我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带我见证他的故事。

他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工匠的儿子。一次探亲回家,他得知父亲接到了为秦始皇陵制作兵马俑的任务。年迈的老工匠望了望身着戎装的儿子说:“我以你的形象塑一座俑吧!”于是老人着手开始制作。他的儿子已经离家几年,他端详着这张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脸,心中无限惆怅。他不知道下次见到儿子又将会是几年之后,更不知自己能否活到再见面之时。老人细细雕刻着面前的俑,从一根根发丝、层层叠叠的甲片、服装上的纹路,再到鞋底细细密密的针脚。老人手中的动作细致入微,因为对他而言,这已不再是一项任务,这是老人对儿子的一片情思。

恍过神来,我再次看向眼前的俑,他身上的颜色早已褪去,只剩下身后衣带上的一抹红。我凝望着跪射俑的双眸,此时,他已不再是一件文物,他是我与两千多年前的人们沟通的桥梁,我通过他感受着两千多年前的人们的深厚情思,窥探着两千多年前的人们朴实却又热烈的生活,感受着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我绕到侧面,看他的影子映照在玻璃展柜上。“你在看什么呢?看你自己吗?还是在看每天来往的人群?”我在心中问道。“我在看我自己啊!看我自己的脸是否有父亲的样子,看我服饰上的纹路是否有父亲抚摸、雕刻的痕迹。看每天络绎不绝的人流中,是否有父亲模样的脸……因为那次见面,竟真的是我与父亲的最后一次。”

我的眼眶早已被泪水打湿。情思啊,跨越两千多年,浓烈的情思却只增不减。我为之感动,为这父子情,也为我与古人的共情。

我看向周围那些被白布包裹着的等待修复的俑。他们像是病人,等待着考古工作者让他们恢复生机。有的俑躺在担架上,奄奄一息的样子不禁让我感到惋惜。他们也曾是工匠们的骄傲啊,他们仿佛在哀叹,渴求以完好的形象重现于世。

我望着兵马俑,兵马俑也望着我,于是跨越两千多年的对话在同一片土地上再次展开。

共情让我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感受漫漫长河中无数小人物的呐喊。他们的生命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让今人感受到生命的丰盈。

人类历史不断发展,是因为前行途中人们浓浓的爱意,因为后人想让过去拥有未来的一片执念,也是因为古今的人们在对话与共情中前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