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密密缝,“织”就作文梦

作者: 楼静

论证密密缝,“织”就作文梦  0

在论述文写作时,我们往往非常关注思维展开的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也会运用许多方法对这三个层次展开论述。比如在论述“为什么”部分时,常有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如由果溯因、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方法。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作文漏洞百出、逻辑混乱。那么,如何让论证的理由更充分呢?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会和更多经历不同、个性各异的人相遇。这时,同理心强的人,更能在差异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丰富自己。这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对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也有重要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失分举隅】

①同理心能让我们在差异中拓宽视野,它可以促使我们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固定思维模式,努力尝试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角度看世界。这种理解的多元性增强了我们的包容心,使我们学习到更多新知识,理解复杂的社会议题,从而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②同理心对于维护友谊同样至关重要。爱默生曾说:“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同理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朋友的感受与需求,在困难时增强彼此的信任感与亲密度,使友谊的小船即使在狂风巨浪中也能稳如泰山。管鲍之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成功夺位,而他却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宰相,因为管仲家中还有老母亲要养,而管仲最终也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鲍叔牙就是因为拥有一颗同理心,既帮助了齐桓公,同时也加深了与管仲的友谊。

③同理心还可以丰富自我。同理心通过我们深入理解他人经历,增强与他人的联系,也促进了自我反思和成长,它教会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增加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更加成熟,有同情心,从而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弊揭示】

该生的作文片段紧扣材料中“同理心强的人,更能在差异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丰富自己”一句,展开了三个段落的论述。从审题上来看,紧扣材料;从结构上来看,层次清晰。然而这三个段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段①与段③以说理为主,较枯燥乏味。简单平滑地论证首句观点,没有深入、没有质疑,没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削减了文章的论证力。

2.段②用爱默生的名言来加强说服力,但该名言其实强调的是友谊的重要性,并非直接关联我们需要同理心;以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为例证,认为鲍叔牙是因为拥有一颗同理心,才选择帮助管仲。如此推断,有明显的不当之处,让文章的论证充分性大大减弱。

3.三个段落全都是围绕自身展开,忽视了材料中“这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对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也有重要意义”一句,使得“青少年拥有较强的同理心有重要意义”这个结论的充分性减弱。

【策略提升】

我们在展开“为什么”论述时,究竟怎样才能让理由更充分呢?

我们可以先尝试给下面的几个理由评分。(1——不充分,2——不太充分,3——还可以,4——比较充分,5——非常充分)

根据评分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几点:

1.并不是加入名人名言、科学理论就可以增强理由的充分性,而是要考虑这位名人是否能代表该领域的权威,该理论是否被广泛认可,该名言或理论是否符合逻辑,与话题相关度是否够高。

2.并不是加入事例就可以增强理由的充分性,而是要考虑到事例是否具有普遍性,事例是否真实、准确,事例是否与话题相关度高,符合因果关系。

3.理由③④⑤都是对是否有同理心的结果进行假设,由果溯因来论证观点。通过对比评分,可知在预设结果时要注意预设应符合逻辑和经验,预设应尽量具体、细致、严谨,预设可以通过结果正反对比,增强论证。

4.通过理由⑥可知,论证的理由不能只从个人出发,要充分考虑到他人、社会等层面,越是全面的论证,越有充分的说服力。

5.通过理由⑦的分析我们可知,论证时要能够站在观点的反面充分考虑其他可能,对这些可能进行考察和排除,最后证明该观点的必要性。

同样地,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几个维度对自己的论证理由进行反思评分。比如:

最后,我们在论述中还特别需要的一种反思精神就是:“非如此不可吗?”许多问题作文从头到尾都是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用各种头头是道的言论、事例、结果,来告诉别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任何的推理都须建立在严苛的限制条件下和环环相扣的推理链条中,没有条件的推理往往是站不住脚的。而当我们去质疑自己的观点“非如此不可吗?”的时候,我们就能想到许多可以不这样做的情况,比如当需要自我保护、面对法律和执法、战略谈判的时候,同理心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那么在排除掉这些特殊的情况后,再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反而能让我们的推理更严密,结论也更无可置疑。

【升格佳作】

同理心对于维护友谊至关重要。孔子认为仁爱建立在同理心之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同理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朋友的感受与需求,在困难时增强彼此的信任感与亲密度。当你失落时,一个有同理心的朋友会共情你的处境,给予你安慰和支持;当你想要倾诉时,一个有同理心的朋友会耐心听你说话,不打断你,让你感到被接纳和支持;当你需要鼓励时,一个有同理心的朋友会强调你的优点和成就,鼓励你挖掘自己的潜力,相信你能够克服困难。友谊在这种良性的、善意的沟通中慢慢升温:管鲍之交根植于鲍叔牙一次又一次的理解,电影《绿皮书》中跨越种族偏见的相互扶持也源自双方的互相体谅。

同理心,也能让我们在差异中拓宽视野、丰富自我。它促使我们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固定思维模式,努力尝试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角度看世界,学习更多新知识,理解复杂社会议题,从而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盈的内心。它是冉·阿让在对芳汀的同情与理解中选择领养了珂赛特,而在抚养珂赛特的过程中又获得了生活的寄托、心灵的救赎;它是阿蒂克斯在对“异类”的包容理解中选择为黑人汤姆辩护,让孩子向杜博斯太太道歉,而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和理解,捍卫了正义与道德。而一个没有同理心的人,却只会在内心的极度狭隘中走向自大与孤立。

同理心,也是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的润滑剂。马克斯·韦伯“诸神之争”理论认为,民族多样性、世界多元化、宗教自由化,让矛盾与冲突变得激烈,如果没有同理心,这种矛盾冲突将会不断升级,不可调和。而带有同理心的社会,则是哈佛教授桑德尔的《公正》所说的,人类将为弱者建筑保护的高墙,用善意和同理心来引导社会的良知。

——刘宇搴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二(1)班

【提升点拨】

升格后的佳作同样以三个段落来论证“为什么要有同理心”这个问题,但三个段落却由浅到深,从较为切近的友情到比较深刻的丰富内心,最后到社会、民族的交流,体现了多样性与全面性。而升格作文援引的事例与名言,与同理心的相关性更强更紧密,事例的准确性、丰富性增强了说服力。在结果的设想上,选择了“当你……时”的三个小片段,细腻富有画面感,设想了“没有同理心”的人与社会各自会有怎样的后果,与正面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论证既带有严密的逻辑,又加强了情感的共鸣与现实的冲击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