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挖因、纵批今:让思维进阶
作者: 姚尚春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与行动相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发现两者的落差,让人感叹知易行难……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本作文题以读写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属于“人与社会”的人文主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当下的社会现象或问题。主干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提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与行动相一致,明确了知行合一的内涵;第二层在转折后,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知”与“行”常有落差,会出现知易行难等情况。最后的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的知行落差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本次作文考查的落脚点在第二层,即对知行落差产生原因的分析、知易行难现象的联想和思考上。
本作文题有很强的思辨性,既让人理解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也让人透知知行合一有落差的现状,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思想。同时,出题者也希望我们能从问题出发,多角度思考、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能,在层层分析中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
从材料整体看,面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知行落差的对比,以及知易行难的普遍感叹,宜深入剖析与思考认识与行动之间的关系、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两者的统一。
写作时,可以先略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再重点分析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在批判当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先阐述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再落点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上。切忌只写知行合一或知行的关系而忘记分析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等。另外,还可以在不同层面的原因分析中让思维不断进阶,思想逐渐深刻。在高中论述类文本写作过程中,通常可以借助多个层面的内外因分析,全面地剖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
1.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节,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可能很宏大但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环境,导致操作出现问题。
2.学习、理解事物是“知”,但可能存在理解不够深入、学习不透彻的情况,是皮毛之见,实践起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3.互联网时代认知一件事很轻松,但做好一件事,往往还会涉及个人的行动力、执行力和毅力等等,长期形成的惰性行为习惯可能难以让人迈出第一步。
4.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知行合一的人才,而现实中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还一知半解。
找到了原因,那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可参考的标题有:
1.知行有落差,合一更致远
2.落差原因千千万,追求合一是正道
3.明知而笃行,缩短知行落差
4.知易行难,行难化易
5.破个人瓶颈,跃知行鸿沟
6.以行合知,知行相促
7.以知促行 以行践知
8.化知为行,以行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