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繁华,心中清明
作者: 鲁镧瑾早春时节,城郊之景虽略显清冷,但新的生机正悄然涌现。喧闹的锣鼓声中,意气风发的新郎骑马而行,身后跟着花轿,不知是谁家办喜事。汴梁大道上车水马龙,伙计们忙着装卸货物,以图卖个好价钱。虹桥之下,商船正准备靠岸停泊,技艺娴熟的船工们从容操纵着船只,各种店铺字号鳞次栉比。叫卖声、闲谈声、马蹄声,不绝于耳。
或闲适,或忙碌,这是汴京繁华的日常。清明时节雨纷纷,是踏青之人从城郊美景中回归热闹都城的队伍;于碧波荡漾中品一壶温茶,是坐于船舱中忙里偷闲的船工;支起遮阳棚,挂起酒旗,是为新一日开张而忙碌的酒肆伙计;峨冠骑马,是来市集巡逻的尽职官员;匠人、僧侣、纤夫、孩童神态各异、服饰不同的人们在繁华的都城中自得其乐,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刹那间仿佛回到了那个盛极一时的地方一北宋的汴京。正如诗所云:“清明锦绣汴京城,市井繁华贾肆迎。西域已成兴宋景,驼铃羌笛上河盈。”
画卷舒展,盛世气象扑面而来浓淡墨色,将汴京之盛况描绘得栩栩如生。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之兴盛的绝佳剪影。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首都汴京及其郊区的建筑与民生,让后世通过恢宏画作感悟当年盛景。可如此景象,真是历史真貌,抑或是山雨欲来前最后的宁静?画成几年后,金兵大举南下,天子被抓,盛世消散。《清明上河图》是对北宋繁华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是对家国曾经强盛之时的眷恋,对繁华易逝的感伤?如此画作,究竟寄托了画家怎样的情思?
都说字里行间潜藏真情,画同样是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载体。综观古今中外,多少思绪难以言表,却以画笔将其藏于方寸尺素,留传后人。
以上河繁华之景,寄心中清明之思。细腻的刻画描绘背后,是画家对日常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他对生活、对那个时代的热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繁华上河景,也有自己独特的清明思绪画,是展现这一切的绝佳载体。
以画为载体,描绘生活的繁华,诉说心中的情思。
于我而言,画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以构筑理想的世界,修复现实的伤痕,将美好化作灵感,纵使是不加色彩的素描,也可以为心灵提供栖身之地。
艺术源自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碰撞交融的产物。就如张择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盛景,以此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歌颂之情。
“倚醉挑灯看大千,繁华落地忆从前。”看街头,熙熙攘攘,阵阵声喧,且偷闲,闹中静坐。欢声笑语传来,邀后人,一同步入画卷之中,临上河繁华之景,品画中清明之思......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tg2025041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