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例当精准,表达要精彩
作者: 郭青松论述文写作必然要运用到事例论据。而对于论述文而言,如何叙例,也就是如何讲好事例论据,当然是有一些硬性要求的。至于要让你的叙例为文章增彩,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有更高的要求。而从写作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同学在叙例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得不到高分。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真题)
失分举隅
① 提高个人素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吾辈青年应有之义。互联网普及,多少人云亦云的青年做起了“网红梦”。且看,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回到家乡当起了大学生村官,为家乡发展之路不断注入智慧与力量;且听,高原苍穹下,陈祥榕喊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且感,中国航天科学家“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只为中国航天事业装上“眼睛”;且悟,王选用诉讼正义之剑刺破弥天大谎,为“烂脚老人”向日军细菌战讨回公道,一生奔走在诉讼正道之上。
② 然而,当今社会,人工智能被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值得我们关注:苹果手机、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华为手机、华为高端手机,不良商家根据消费者使用手机及其型号的不同,运用大数据“杀熟”;普通大学的大学生、顶尖大学的大学生,运用ChatGPT完成学术作业;以假乱真能模拟你声音的拟声技术、能替换你面容的换脸技术,各种电信诈骗…智能技术带来了诸多利益、道德、社会方面的问题。可见,我们的问题并未减少;相反,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考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
③ 更何况,互联网上泥沙俱下,寻找问题的真正答案需要你具有一双慧眼,能披沙拣金,否则你找到所谓的答案很可能是谬误,还会带来更大的问题。互联网上有很多骗子冒充医生骗人钱财,所谓的教授其实是一些没什么真本事的人,而那些你眼中的偶像明星本身自己都活得稀里糊涂,从他们身上你是很难找到什么正确答案的。所以,无论是提问题的人,还是在互联网上为你提供答案的人,都决定了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会少,只会多。
文弊揭示
结合上面的事例,从实际写作情况来看,考生在论述文写作过程中,叙例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问题:
1.叙例脱离论点
段 ① 叙例看上去事例丰富、句式工整、语言生动,特别是借助“且看、且听、且感、且悟”几个词引出事例,给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感觉,但实际上所叙人物事例突显的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和爱国精神,与作文材料中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毫无关联,与本段的总起句也没有关联,有宿构的嫌疑。
论述文中的事例是为论证、论点服务的,所以必须围绕论点来叙例。可是,有些同学或是因为掌握的事例太少而宿构论据,或是对论点理解不到位,或是对事例论据本身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所叙事例的核心内涵与论点不一致,不能有效论证论点,犯了论述文写作的大忌。
2.叙例旁逸斜出
段 ② 列举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叙例能有效论证观点。但对手机、大学生以及其他智能技术的分类完全没必要,叙述明显有些啰唆,有“凑字数”的嫌疑。
论述文中所叙的事例虽然在核心思想上与所要论证的论点能基本保持一致,但有些同学或是出于“凑字数”的想法,或是自认为叙例中用到的某些词句“有文采"“吸引人"而不愿意舍弃,导致所叙事例中出现一些“添油加醋旁逸斜出”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成分,给人一种叙例不准确的感觉,导致扣分。
3.叙例缺少文采
段 ③ 叙例虽然符合论述文写作的要求,叙例也能证明观点,但语言太平淡,说的都是大白话,无法成为文章的亮点,更不能成为文章的加分项。
作文要拿高分,文采不可少。很多同学以为对论述文写作而言,叙例不过是“举例子”而已,没必要讲求文采,于是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例,平铺直叙,语言平淡无味。这样的叙例虽然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缺少文采,无法达到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也拿不到高分。
策略提升
1.紧扣关键词叙例
有的作文材料会明确给出关键词,而在审题之后提炼出的中心论点中也一定包含有关键词,在叙例时一定要紧扣关键词来叙述,最好在叙例中直接出现关键词。例如:
在AI横生,Sora等高科技问世的时代,人类享受着巨大福利。影视工作者利用Sora动态空间技术为视频提供模板,剪辑便利,解决了因设计程序带来的诸多问题;App研发者利用AI海量的数据库,从而使其具有类似人类情感的话语,为都市拼搏的青年在夜深能有暖心安慰,解决其孤独空虚的问题。由此可见,科技的问世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巧妙的途径,使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够得到答案。
这段文字叙例时紧扣关键词“问题”,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帮助不同行业解决一些问题,回应了文题材料中的第一句话,观点上也与结尾的总结句非常吻合。
2.言简意赅叙例
论述文中的事例一般不讲求具体,只需要抓住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证明论点的细节即可;引述单个事例只需要高度概括地交代人物或事物的基本状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即可,其他不相关的内容都应该舍弃。例如:
互联网可以回答问题,但无法代替人们思考问题;对人性、精神方面的问题,更是无从得之。互联网无法回答李陵功与过如何相较,无法回答“何妨一下楼”主人倾注心血是为何,也无法回答黄文秀究竟是以怎样的舍生忘死精神而因公殉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tg20250417.pd原版全文
三句话对应三个事例,没有提到相关人物其他任何与中心话题不相关的内容,非常简洁。与开头两句的论述联系紧密,同时也回答了作文材料中的问题,有力论证了论点。
3.多种方式叙例
虽然论述文中的叙例与记叙类文本中的记叙要求大不相同,不讲求生动曲折,但在文采上也有要求。而如果能用多种方式叙例,使语言更有文采,自然在增加论证力度的同时,也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比如,可以用排比的方式叙例,可以用整句、散句结合的方式叙例,可以用修辞手法来叙例,可以用抒情化的语言来叙例,可以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同时对举,等等。例如:
“度娘”虽有用,却非万能物;AI虽智能,但不能治百病。我们当然应该相信科技,但科技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两个转折句,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出行难?无人驾驶汽车自动为你导航。用餐难?网上下单外卖快速送达。娱乐难?网上冲浪体会新鲜事物。于网络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爱好,这一系列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由此可见,科技为我们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三个设问句,同时运用排比句,叙例有文采
世界就是一张巨大的网,我们会不断触碰各种各样或明或暗的网,进而触动连接在网绳上的诸铃。于是百铃皆响,新的问题纷至沓来:电商与实体店的竞争如何平衡?游戏产业的娱乐性、商业性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人工智能的大量运用对普通人就业的冲击如何协调?………
先用比喻,形象且高度概括性地叙例;然后用三个由现实事例组成的问句构成排比,引人深思。
升格佳作
不管有没有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勇于面对问题才是吾辈青年应有之义。且看,大学生村官秦玥借助互联网,为家乡的发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且听,喊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应对外敌;且感,中国航天科学家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只为中国航天事业装上“眼睛…从个人到国家,从来都是在勇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发展进步的。
然而,当今社会,人工智能被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值得我们关注:不良商家根据消费者使用手机及其型号的不同,运用大数据“杀熟”;一些大学生运用ChatGPT完成学术作业;以假乱真的拟声、换脸技术,各种电信诈骗智能技术带来了诸多利益、道德、社会方面的问题。可见,我们的问题并未减少;相反,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考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
更何况,互联网上泥沙俱下,寻找问题的真正答案需要你具有一双慧眼,能披沙拣金,否则你找到的所谓答案很可能是谬误,还会带来更大的问题:“老中医”可能是老骗子,“大教授”可能是大灰狼,“爱豆”可能只是想给你“洗脑”,从他们身上找到的答案甚至可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无论是提问题的人,还是在互联网上为你提供答案的人,都决定了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会少,只会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tg202504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