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清明即事

作者: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①收拾②去,万株杨柳属流莺③。

【注释】

①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也形容热闹欢乐的景象。

② 收拾:结束、停止。

③ 属流莺:流莺,这里指黄鹂。属流莺,指杨柳枝属于黄鹂所有或黄鹂在杨柳枝上啼鸣。

【解析】

春风吹起梨花,正好是清明时节,游子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也陆续散去,唯独那满城随风飘荡的杨柳枝上,依旧有流莺啼鸣。

此诗记叙了诗人清明节时在西湖苏堤的所见所闻,侧面赞美了苏堤风光的旖旎美好。首句以“梨花风”起笔,点明时节正是清明。梨花风起,春意盎然,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基调。次句写游子春日里寻芳踏青。“半出城”夸张地形容游人之多,侧面表现了苏堤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第三句写直到日暮时分,热闹的笙歌才渐渐停歇,游人也陆续散去。“收拾去”三个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末句用拟人手法,将杨柳和流莺联系在一起,让杨柳枝成为流莺的栖息之所或歌唱的舞台,增加了意境和美感。整首诗语言简练、韵味无穷,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了清明时节西湖苏堤的热闹与繁华。

【习作启发】

两首诗都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如柳絮、梨花、厨烟、杨柳等,烘托了节日的气氛。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杜草”象征着友人,“属”字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使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学们在习作时可要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再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朱红供稿)

上一篇: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下一篇: 好句好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