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仿写三步走

作者: 许洁洁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的意思是,不学习《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就无法很好地交流和表达。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学诗很重要,想写诗,要先仿写诗。

古人写古诗,现在的小朋友可以学写童诗。童诗是最贴近儿童的文学形式,儿童又是天生的诗人,只是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有这能力。读诗和仿诗可以唤醒每个孩子天生的诗性。模仿是人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把童诗仿写当成一个语言和想象力的游戏,读一读,玩一玩。

什么是诗?谁知道?

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

天空不是诗,天光才是诗;

苍蝇不是诗,苍蝇身上的亮闪才是诗;

海不是诗,海的喘息才是诗;

我不是诗,那使得我看见听到感知

某些散文无法表达的意味的语言才是诗。

但什么是诗?谁知道?

这是英国作家依尼诺·法吉恩的《什么是诗》。什么是诗,很多人说不清楚,诗人也没有明说,但她用对比的方式让我们知道前者不是诗,后者才是。

对比可以让人看清事物,更能突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对比是要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比如“玫瑰”和“玫瑰的香气”,只有细心的人才知道,前者是个名词,后者是一个画面,一个需要俯身细嗅的动态画面。最重要的是,找不同总能激发人的兴趣。什么是诗?仿照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写自己心中的诗是什么。

童诗并不一定都是规规矩矩的。因为写诗的人要么是个孩子,要么是心里还住着个孩子。除了内容有趣,他们也会在诗的形式上花心思。诗人童子最新出版的诗集里有一首这样的“形状诗”——《星星与萤火虫》。

一颗正在散步的星星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着

走进草丛里去了

整首诗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拟人句。可读者还是能一眼读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星星像萤火虫,这个想象很熟悉。但萤火虫是天上的星星散步时一步一步走下来的,可没人这么写过。十个“走着”,重复这么多遍,是凑字数?当然不是。台阶本来就是重复的,一层层的。很熟悉的两个字,因为排列形式不同,让人觉得意外又惊喜。

仿照这首诗的形式,试试让萤火虫飞上天变成星星,它会怎么飞呢?

狄金森有一首诗很著名——《要造就一片草原》(江枫译)。

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一株苜蓿一只蜂,/一株苜蓿,一只蜂,/再加上白日梦。/有白日梦也就够了,/如果找不到蜂。

要造就一片草原,需要什么条件?地上需要一株苜蓿,天上需要一只蜜蜂。光这样还不行,又加入一个抽象的“白日梦”。材料一点一点地增加,但什么最重要?“有白日梦也就够了”。诗人告诉大家:丰富的想象可以表现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和精神世界。

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东西,你想创造什么?一片森林、一条银河、一丝神秘,又或是谁也想不到的东西。在童诗的世界里,在想象的世界里,有什么做不到?带上想象力,仿写类似的主题《要造就一 》。

仿写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这三点(如右图)。有人认为仿写会限制想象力。但其实仿写是为了更深地理解,也为了更好地表达。

仿写时不必拘泥形式。一个词、一个句式、一个想象、一个角度,只要你有感受或者联想,都可以写下来。诗人树才说:“写诗,是学习使用汉字、开启想象力的最佳方式。”现在,动笔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