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群众添负担
不占群众一毛钱便宜
焦裕禄来门楼任工作时,是吃百家饭的。这个百家饭和我们所说的百家饭可不一样,焦裕禄是在吃着贫下中农家里饭的过程中,开展工作的。
焦裕禄吃饭有讲究。这并不是说他很挑剔,讲究吃,讲究喝,而是专挑那些困难家庭,谁家困难就去谁家吃饭。特别是那些孩子没衣服穿、没饭吃的家庭,还有那些老人。他走访了很多家,也吃了很多家的饭。他到谁家,就在谁家吃饭。但不是平白无故地吃人家饭,他是会补给他们钱,或者给一些其他的东西。他吃饭从来不挑不拣,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贫苦人家吃菜叶,喝糊糊,他也跟着吃菜叶,喝糊糊。不给群众添麻烦,不给群众加负担。
他来到贫困户家里,和他们聊天。通过聊天,了解他们的困难情况,寻找他们生活困难的原因。焦裕禄从来不占群众一毛钱的便宜,有人问起来了,他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吃人家饭,就要给人家钱。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是想着老百姓,而不在乎自己吃得咋样、穿得咋样。
我是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不仅家里人说,村里人也说。他们说,焦裕禄对村里人非常好,做了很多好事,让村民记一辈子的好事。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雷打不动地走访群众,嘘寒问暖,了解民生疾苦。下雨的时候,焦裕禄在村子里转,他要看看谁家的房子漏水,了解完情况后,他好想办法给老百姓修房子。
对于那些困难家庭,焦裕禄总是想法去帮助他们。有时候送一些粮食,有时候送些衣服。那时候,村里人还经常看到焦裕禄挑水的身影,他给那些无儿无女的老年人挑水,想给那些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裕禄井”的故事
“裕禄井”是以焦裕禄的名字命名的井,也是大营区唯一一口焦裕禄给老百姓打的井。
这口井很早之前就存在了,是村里的一口老井。但是因为年代久远,里面的水渐渐不能喝了。原因有很多,一是没有井沿,刮风下雨,脏水脏土就冲到了井里。二是总有人往里面扔脏东西,弄得井水又脏又臭。为了解决守着水井没水喝的问题,焦裕禄就带着村里人去淘井。前后一共淘了三次,才把井里的脏东西都淘干净。
焦裕禄刚来门楼任,就发现这口井的井水有问题。他当时就带着村民淘了一次,但效果不太行,就又组织人淘井。那这是咋淘的呢?就是一拨一拨的人往井里下,挖井底下的脏东西,用那种和篮子差不多,底子不漏水的芭斗,一斗一斗地往外弄脏水、垃圾和泥土。
这口井是有底儿的,所以人能下到里面。井底下有个水盘,其实是个大磨盘,磨盘下面就往外渗水。每次下去淘,就把磨盘上的水,还有各种垃圾淘到井外面去。淘干净了,磨盘下面渗出来的水就是清水了。
焦裕禄带人淘了三遍,井水才彻底干净了。这之后,我们一个村的人都喝这口井里的水。
焦裕禄淘井的同时,还把井给扩大了。他在井沿砌了一圈砖,这样脏水就流不进去了。焦裕禄有个外号叫“人民的老黄牛焦裕禄”,在我们门楼任村里人看起来,还是非常贴切的。
我小时候,并不知道这口井叫什么名字,后来听说叫“裕禄井”,是村里人为了怀念焦裕禄,怀念他带着大家淘井,才起的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