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写作之 抑扬结合法

作者: 刘娟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 抑扬结合法0

左读右写

抑扬结合即先对要写的人物或事物进行贬抑(褒扬),然后进行褒扬(贬抑),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形成前后鲜明的反差,从而激起叙述上的波澜,以达到突出重点、表达情感等目的。

左读经典

1.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

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节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2.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节选自鲁迅《故乡》)

赏读

选段1中,作者先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大量的铺陈,用近乎刻薄的语言描绘其长相的平庸甚至粗鄙,这是“抑”;随后笔锋一转,强调了他眼睛的犀利和深邃,以及他身为作家的伟大成就,这是“扬”。先抑后扬的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读者印象深刻。

选段2的前半部分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印象,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少年,这属于“扬”;可当“我”再次见到闰土时,曾经的少年已全然没有了灵气与活力,甚至对“我”也显得拘谨和陌生,这属于“抑”。通过闰土少年与中年时期的对比,反映出了闰土性格的巨大变化和生活的艰辛,而这些正是旧社会的弊端所导致的。作者通过揭露种种弊端,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借鉴

抑扬结合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欲扬先抑:这里,“抑”是手段,“扬”是目的。即作者想褒扬某人物或事物时,不直接从褒扬处落笔,而是从贬抑处落笔,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去贬低或否定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后续的褒扬中,使读者的感受更加深刻,情感更加饱满。

2.欲抑先扬:这里,“扬”是手段,“抑”是目的。即作者先对事物或人物进行褒扬,营造出一种积极、正面的氛围,然后进行贬抑,写出自己憎恶它的原因。这种写法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对贬抑的内容难以忘怀。

以下几点需要大家注意:

1.对比鲜明。抑扬结合的核心在于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或凸显人物特点,但这种对比必须是鲜明的,能让读者一眼便看出差异,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2.过渡自然。抑扬之间的过渡需要自然流畅,不能突兀或生硬。这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抑扬间的衔接紧密,让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文章主旨,感受情感变化。

3.情感真挚。抑扬结合不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情感的表达。作者需要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与文章产生共鸣。

右写作文

图书馆记事

尧若溪

小镇的一隅,静静地伫立着一座破旧的图书馆,它仿佛是时间的遗孤,被岁月遗忘在了这个喧嚣世界的角落。外表斑驳,墙体剥落,露出斑斑点点的砖痕,仿佛是历史的印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扇老旧的木门,每一次开启都伴随着“吱呀——”的声响,似一位老者沉重的叹息,又像在欢迎每一位踏入这座知识殿堂的访客。

镇上的人们大多对它投以不屑的目光,认为这座图书馆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是落后的象征。然而,每当我独自漫步在这条鲜有人走的小巷中,轻轻推开那扇木门时,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里,没有外界的喧嚣与浮躁,只有书页翻动时发出的沙沙声,和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墨香。一排排书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每一本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智慧的光芒。它们的封面已经泛黄,书页略显脆弱,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书籍,构成了这座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我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每当我遇到困惑或感到迷茫时,都会来这里,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静静地阅读。那些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能抚平我内心的烦躁与不安,让我找回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书中的那些故事和人物,成为我人生路上的灯塔,指引我不断前行。

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图书馆,成为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教会我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不起眼的外表之下。就像这座图书馆,虽然外表破旧,但内部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却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并挖掘,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因此,每当有人问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时,我都会自豪地回答:“是那座破旧的图书馆。”因为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我心灵的港湾。

【江西南丰县第二中学】

点评

习作开篇以“破旧的图书馆”和“镇上人们的不屑”作对比,形成一种贬低、忽视的氛围,这属于“抑”;随后笔锋一转,通过“我”踏入图书馆的感受,展现出它作为知识宝库的一面,以及它给“我”带来的心灵慰藉,这属于“扬”。全文语言简洁朴实,情感真挚,抑扬得当,表达了“我”对图书馆的喜爱之情。

上一篇: 便利店老板
下一篇: 第一次学煲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