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要真实

作者: 齐艳

作文升格

写作误区

选材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现以下误区:1.选材虚假,矫揉造作。平时不积累,便选择一些大事件、大场面、大人物来写,凭借自己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一些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完成,这样的作文往往“假”“大”“空”,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2.选材空泛,言之无物。平日里不善于观察,只能泛泛地写一些表面的人、事、物、景、情,再加上由于对生活的观察不细致而只能胡编乱造,写出的作文自然虚假得令人发笑。

文题亮相

请以“我与

的亲密接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失误写作

我与空竹的亲密接触

我是学校的空竹队队员,这让我与空竹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①

一大早,我们就开始训练了。空竹在老师的手中上下翻飞,我们看得眼花瞭乱,感觉十分奇妙。每个队员都跃跃欲试,我自认为肯定会像老师一样做得漂亮,可手上的空竹根本抖不起来。②我扭头看看其他同学,大多都是抖不起来或抖起来费劲儿。我们不停地在地面上来回滚动着空竹,有的同学还把空竹抛起来,但空竹就是抖不起来。没办法,大家只好无奈地左右摇晃空竹,然后试着提起,可空竹就像实心似的,落在地上一动不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都放弃了。老师告诉我们,是因为我们太过着急,没有掌握好平衡。③

问题找到了,大家都开心地操练起来。我把空竹放到地上,按照老师的指点开始训练,还别说,空竹真的抖起来了……

我看着抖起来的空竹,高兴极了,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④

我们按照老师的吩咐,认真地练习着。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放学后,只要一有空闲,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去操场练习抖空竹。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挑战,亦是一次成长。

后来,每每看到空竹,我心中都会生出别样的情愫。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我深知我们身上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空竹,这一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记忆。我要坚持与空竹进行“亲密接触”,让更多人了解它、喜爱它,让这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别样的光彩。⑤

①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这是说开头要引人注目。可习作第一段入题生硬,没有吸睛的力量。

②习作虽然写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但在人称上先用“我们”,再用“我”,称呼上不统一。

③练习空竹的过程是重点,应展开细致描写,才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④这里应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借助各种描写手法来展示自己成功的喜悦。

⑤结尾没有结合上文内容进行升华,属于说大话,空表态。

病情分析

本篇习作中,小作者选取“抖空竹”这一文化活动来反映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做到了以小见大;但在写练习过程时,过于笼统和概括,没有将当时的场面细致地描绘出来,大大减弱了体验的真实感。此外,小作者在写自己的反思时说了一些没有依据的大话、空话,硬是给作文贴上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标签,导致后文的抒情和议论部分没有依托,表达的感情自然无法深入人心。

升格佳作

我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

张焱坤

我不由得停了下来,直直地望着那个小小的、上下翻飞的空竹,深深地被它吸引。

空竹,一项古老的民族艺术。阳光洒在老师身上,从缝隙间漏下,照在地面上。小巧的空竹在老师手中上下翻飞,投射到地面的影子在地上旋转、跳跃、飞翔,让我感到十分奇妙。

我不禁想要试试。然而,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我手上的空竹,全然失去了灵气。别说让它轻松地跳舞了,就连抖起来,都如此费劲儿。我不停地在地面上来回滚动空竹,可它就像故意与我作对一样,不肯乖乖地回到那条细细的线绳上,我只好左右摇晃着,尽可能找到平衡点,费力地拉扯着线绳,找好时机提起,渴望这小小的空竹能在我手上飞来飞去,只可惜,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屡试屡败后,我放下空竹,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再看看其他同学,才发现是自己平衡上的功夫不到。

我把空竹放到地上,摆正,从右向左,用线绳带动空竹滑动,直到滑得足够远,才顺势提起。绳子与线轴充分接触,加上双手交替挥动,使其旋转起来。刚才还不肯就范的空竹,此刻却借着我手上的那股劲儿荡起,在线绳的束缚下,从左跃到右,由右滑向左……

接下来,又一道关卡摆在我的面前。为了学好一套完整的动作,我练到胳膊没有知觉,头不知被砸多少次,腿不知被磕多少回,身体各个部位无一不和它“亲密接触”过。可当我把空竹成功地抛上天空,又稳稳地接住后,感觉什么都值了。

我提起木棍,摆弄着空竹。一个套扣,借力向上抡,任凭它恣意飞翔,每一次呼吸都配合着它的节奏。我眯起眼睛,轴在线上滑动的声音听得一清二楚,一点点地渲染开,逐渐扩大,直击内心,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为自己,也为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眼前不禁涌现出许多民间艺术,既有儿时滚过的蹴鞠,也有节日才出现的舞龙舞狮,但睁开眼,到处都耸立着高楼大厦,现代科技盘踞着整个时代,我们离传统文化似乎愈来愈远了。不去尝试,不去接触,不去体会,这属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我们又怎能感受得到呢?

我握紧木棍,神游于空竹间,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

【北京市海淀进修实验学校】

升格点评

升格文借自己学习抖空竹的过程反映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大主题。小作者从亲身经历入手,运用细节描写,将自己练习抖空竹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将“自己与空竹的亲密接触”予以展现。由于小作者的感受都是在前文描写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故由自己与空竹的亲密接触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想到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没有人去“亲密接触”,有了忧患意识,行文主题得到升华。

上一篇: 春联文化
下一篇: 成长的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