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0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唐〕李商隐《锦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玉部》中这样解释:“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玉是美丽的石头,共有五种美德: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是义士的比方;玉声舒展飞扬,传播而远闻,是智士的比方;百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古人认为佩戴玉器,可以防御邪气的侵袭,《红楼梦》中贾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即是如此。

且看下图“玉”字的演变过程——

从字源角度来看,“玉”是典型的象形字。追溯至甲骨文时期,其字形宛如一根细细的绳子,将数块玉石串联起来,生动地呈现了古人佩玉的形态。发展到金文阶段,线条变得更加规整,体现出文字书写的进化。篆文在继承的基础上有细微的演变,历经岁月流转,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熟悉的写法。

玉在传统文化中占据崇高的地位,是君子品德的象征,《诗经》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就将君子的温和、谦逊、仁厚等美好品德以“玉”作比,寓意着君子应如美玉般无瑕。

“玉”字虽简单,却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从物质到精神,从日常到礼仪,全方位地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报编辑部)

上一篇: 故园春
下一篇: 中国“北斗”,闪耀星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