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声声
作者: 张悦然去年夏天,我到乡下爷爷家度假。
小村的入口是公路边的一条泥沙路,崎岖不平。顺着小路拐进去,弯弯绕绕,到家已是傍晚。爷爷家很大,前后都是院子,中间有一座低矮的泥瓦房。最显眼的是一边的鸡圈,清一色的公鸡在里面悠闲地踱步,一本正经的姿态惹人发笑。
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我身子一歪,懒懒地倚在沙发上。
天色渐晚,邻居家陆续熄了灯,爷爷拉掉绳索,我们头顶的那盏灯一下子灭了。我侧身听着窗外的鸡“碎碎叨叨”,渐渐进入了梦乡。
“喔喔喔——”一阵刺耳的鸡鸣将我吵醒。外面的天还是阴沉沉的,显然还未亮透。我气恼地想要再次入睡,可无论如何都无法抑制大脑的活跃,只得起身出门。
屋外,微凉的空气钻入鼻子,我的精神更加抖擞了。正想着,一个身影从门外进来,他肩扛一把锄头,手提一只木桶,看起来已劳作了许久,是爷爷!爷爷将锄头和木桶搁下,又麻利地挑起扁担出了门。
记忆中,爷爷每次都起得如此早。之前,我喜欢赖床,只记得每次一醒来,面前就是一桌子丰盛的早餐,却从不见爷爷的踪影。
从小到大,爷爷似乎一直如此,从身体硬朗到白发苍苍,他从未多休憩过一刻。勤劳、奉献、忙碌,似乎是刻入他骨子里的图腾,更是他一辈子的写照。
鸡鸣,是爷爷一天劳碌的开始,是他回响在山林间的人生琅音。这样的爷爷有千千万万。一辈子的操劳聚成了一声声鸡鸣,穿越千年,缥渺又绵长。
鸡鸣,一朝响起,便不停歇。这是每个中国人心照不宣的默契,更是每个中国人藏在骨子里的勤劳与担当。
◆点评
作文借“鸡鸣”串联起了爷爷的日常劳作,以小见大,通过对爷爷早起忙碌身影的刻画,挖掘其勤劳品质。
结尾将爷爷的勤劳上升到中国人共有的特质上,文字质朴,饱含深情,展现了平凡人的坚守与传承。
【作者系浙江杭州市西溪中学七年级(6)班学生,指导老师:张燕】
上一篇:
春天打翻了调色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