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那片光

作者: 王梓涵

追逐那片光0

。。太阳漂染着云层的衣摆,绿色袭卷了北半球的每一个角落。走在春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盎然。蓦地,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绿,让我不由自主地朝着那个方向行进……

。。(开头用简洁却生动的文字将写作视野拉长,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对那“一片绿”的好奇心。)。。。。。。。。。。。。。。。。。

。。那分明是一墙茂盛的爬山虎!。。。。。

。。(独立成段,点明观察对象。)。。。。

。。它似黛绿流沙般夹杂着点点碎金,自顶楼倾泻而下。(对爬山虎颜色的描绘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力,“倾泻”二字动态感十足,从整体上突出了爬山虎的繁茂)无数“阳光精灵”落下来,它们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斑驳的光点,在爬山虎的叶子上闪烁着细腻的光,此等美景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阳光下的爬山虎夺人眼球,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恰到好处)那一片片绿叶缀在蔓延的藤上,像绿色的油伞顶着光;也似小小的鸭蹼,成千上万地联结着,仿佛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繁茂与生机勃勃的特征。)。。。。。。

。。风吹来,叶子轻晃,发出清越的声音。略走近些,那些叶子们沙沙作响,像是在冲着我笑,入目的绿由深及浅,墨绿、黛绿、碧绿、翠绿、青绿……挥毫一笔,从墙底划出一道,颇有些水墨画的韵味。(听觉与视觉的综合运用,将风吹过叶子的声音、叶子颜色的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宛如一幅水墨画,让读者印象深刻)看着它如今肆意生长的模样,我不禁想起了与它的初次见面。。。。。。。。。。。

。。那是一个雨后的清晨,我在一块破砖处寻到了它。在这近乎无光、让人无法想象的断壁残垣间,竟生出了一抹新鲜的绿意,那些沾着泥点的藤叶竟能孕育得如此蓬勃。。。。。。

。。看着那些叶片背后的尖钩,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它努力攀爬的情景。那细丝般的触角紧紧地抓住墙面,枝梢长出的几缕分枝似要织出一张繁密的绿网。。。。。。。。。。。。。

。。(小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刻画出爬山虎努力攀爬、不断生长的姿态,凸显出它生命力顽强的一面。细节描写触动人心。)。

。。它生长在烂泥中,却向往头顶的光,不管狂风骤雨还是烈日暴晒,它一步步扒着墙,历经无数的昼夜,终长成这般恣意向上的模样。这跃动的小小生命啊,真叫人心生喜悦。。。

。。(这里通过对爬山虎生长环境与生长姿态的对比描写,展现出了爬山虎生长的艰难与努力。)。。。。。。。。。。。。。。。。。

。。名中有虎,即使形不似虎,其力量亦不输于虎。我想,我也应该像它一样,背上行囊,坚定地出发,才有可能奔赴光明的未来。哪怕手中只有一根竹杖,脚上只有一双芒鞋,但仍能跋山涉水,只为心中的那片光。。。。。。

。。(由物及人,引发联想,有触动,更有激励。)。。。。。。。。。。。。。。。。。

。。我拾起一片爬山虎的叶子攥在手心,全身便好似充满了力量。我将一直怀抱着对阳光的憧憬和希望,同那爬山虎一样,微笑着奔赴远方。我相信,只要步履不停,那么抬眼之处,就终会迎来山花烂漫。。。。。。。。。。。

。。(结尾有力地点明主题,告诉读者要立即行动起来,就能迎来山花烂漫的时刻。)。。

。。。。。。。【陕西渭南市渭南初级中学】

。。。。。。。。。。。。。。。。。。。。

。。。。。。。。。。。。。。。。。。。。

。。。。。。。。。。。。。。。。。。。。

◆总评

作文以“爬山虎”为观察对象,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对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爬山虎为追寻心中的那片光而历经风雨、不断坚持的过程。结尾联系自己的感悟与经历行文,托物言志,升华主题。具体表现如下:

1.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小作者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多个角度观察并细致描写事物,准确地把握事物特点,刻画生动,变化丰富。

2.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如对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层次与细枝的生长情形的描写,顺理成章地将读者带入雨后的情境。通过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将爬山虎的成长与自身的奋斗结合起来,表达了小作者对未来的向往。

习作文字流畅,意境深远,读后给人以启发与感动。

(梁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