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篇学写作之人物神态描写

作者: 胡盼

神态描写是指把人物的面部表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但神态描写是动态的,是区别于外貌描写的静态表述,在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神情的刻画及表情的变化上。

都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神态与人物情感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人复杂的内心活动往往会从面部体现出来。它比肖像描写更能透视人物的内心,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面部细致的神态刻画来展示人物的情绪,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左读经典

1.当她微笑的时候,她那乌黑的像樱桃一样的眼珠子睁得很大,闪现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微笑时则欢快地露出雪白的、坚实的牙齿;尽管她两颊黑黑的皮肤上有很多皱纹,面容却显得年轻、亮丽;只是那松软的鼻子上极其膨胀的鼻孔和红鼻尖把这张脸破坏了。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

2.他中等身材,胸膛宽阔,脸色黝黑,面貌严峻,满脸愁容。这会儿,他的眼神和紧蹙的双眉露出恼怒和受挫的神情。

(节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3.每逢他遇到新朋友,或是接见属员,他的大眼会像看见个奇怪的东西似的,极明极大极傻地瞪那么一会儿,腮上的肉往下坠,然后腮上的肉慢慢往上收缩,大眼睛里一层一层地增厚笑意,最后成为个很妩媚的微笑。微笑过后,他才开口说话,舌头稍微团着些,语声圆柔而稍带着点娇憨,显出天真可爱。这个,哪怕是个冰人儿,也会被他马上给感动过来。

(节选自老舍《且说屋里》)

4.黛玉心内自思:“我因何人而在人间呢?我为何生在清贵之家,而又不是长安贵族子弟?我天生最是执拗,见亲亲者犯我,宁舍我拼了性命,绝不迁就他;又是个女儿身,脾性又与众不同,偏偏又生得面如芙蓉,肤如凝脂,声若金石,器若秋月,应接俊雅之士,却又命运多舛,落在这荒凉之地。”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5.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节选自冰心《观舞记》)

◆赏读

片段1,高尔基对外祖母的神态描写非常到位,“她那乌黑的像樱桃一样的眼珠子睁得很大,闪现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生动展现其微笑时愉悦的心情;“只是那松软的鼻子上极其膨胀的鼻孔和红鼻尖把这张脸破坏了”,话锋一转,外祖母的外貌特点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这就是神态描写的力量。

片段2,夏洛蒂·勃朗特在描写简与罗切斯特山径初遇时就关注到了罗切斯特的神态,从罗切斯特的眼神和紧蹙的双眉中,我们瞬间就明白了他彼时的境遇。

片段3,老舍着力描摹该人物“微笑”的特写镜头,从眼神的变化开始,继而是脸上肌肉的变化,然后是“很妩媚的微笑”;微笑之后,才缓缓开口。这里的“坠”“缩”用得尤为传神,为选段的神态描写锦上添花。

片段4,是写林黛玉在心中思考自己的身份、个性和命运的一个片段。这里虽然没有进行细致入微的神态描写,但她内心的独白早已让读者对其的神态有了一定的了解。

片段5,描写了卡拉玛姐妹翩翩起舞时眼神的丰富多变:“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神态描写为读者展示出两位舞蹈家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借鉴

神态描写贵在准确生动地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而肖像、外貌等描写则主要是描绘人物的静态,很难看到灵动的一面。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呢?以下四个妙招可供大家借鉴:

妙招一:仔细观察人物神态(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这是神态描写的精髓所在。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边人的表情变化,善于捕捉人物五官上的特点,就能把握人物的喜怒哀乐。

妙招二:要同动作、语言描写相结合。“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物描写亦是如此。可将神态描写与人物的行为、语言相结合,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也可通过对比等方法,写出人物神情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从课文中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让自己更好地掌握神态描写的方法。

妙招三:逐步深入,写出人物神态、表情的发展变化。这种方法既要注意前后的联系,又要前后富有变化;且这种变化要自然、恰当,不能让读者看了有不协调的感觉;有时还要对变化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说明。

妙招四:要关注“不同”。百人百样,千人千面。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场合或处境中表现出来的神态是截然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遇到不同情况、处理不同事件时,他的神态也会有所不同。故同学们在进行人物神态描写时,务必关注到这些“不同”。

右写片段

1.在我的印象中,胡老师很爱笑,不笑的时候几乎没有,这个特点也许很寻常,毕竟有很多人也爱笑,但我觉得胡老师笑起来很特别,特别到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记得有一次我们把胡老师惹生气了,看着往日带着笑意的脸忽然面无表情,甚至带着一股子怒气。我当时内心十分不安,想着他定要发火批评我们,脑海里满是他面目狰狞的表情,于是,我低着头等待暴风雨的来临。可是,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班里安静得就像午睡时一样。我好奇地抬起头,一张熟悉的笑脸出现在我眼前,是那么的恬静、温馨、安宁。耳畔传来他温和的声音:“不能生气,生气伤身体。这样吧,咱们好好聊聊……”

看见那张熟悉的笑脸,我心里的不安忽然间消失了。

(节选自许湘《我眼中的胡老师》)

◆点评

选段中,小作者对胡老师的笑描摹得细致入微。虽然没有直接用语言来表现,但“恬静、温馨、安宁”三个词语的连用已让读者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满面笑容、平易近人的形象;同时,小作者把胡老师的笑当作他的标志,这样的神态描写虽然只有表情上的变化,却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微微细雨,消磨不掉校园里的喧闹,如要寻一处安宁,就请看向胡老师——这不,操场上,他正孤身一人,漫不经心地走着,时而抬头,时而低头,我猜,他又在寻求写作灵感了。走近一看,他时而面露微笑,时而表情凝重,估计又在想着我们班的事。他长相不算亮眼,但气质绝对优良。穿过石树花草,看到这样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师,谁的心还会浮躁呢?这么一幅有韵味的风景画,上哪儿找去?

(节选自朱孙文《我眼中的胡老师》)

◆点评

选段中,小作者对胡老师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其中的神态描写可谓细致入微,从远眺和近看中观察到人物表情的变化。整段文字融入小作者的思想感情,让一个在雨中漫步的胡老师的形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愈发深刻。

【以上片段的小作者均系江苏泗洪县上塘中学学生】

上一篇: 寻找青春的答案
下一篇: 一把折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