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

作者: 段婷梓

在国人眼中,玉不仅仅是一件饰品或器物,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一种内涵的滋养。在我们的文化认知里,它包含着“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心愿,“润泽以温”的无私仁德以及“瑕不掩瑜”的光明正大。

玉,卓然而尊贵,温润而高洁。

“玉”之意

玉为神。古人以玉为祭,祭天地、祭神明。《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如今,人们更多是用玉雕刻各类神话中的人物进行佩戴,以此来守护内心的平安喜乐,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天地神明的尊崇和敬畏。

玉为贵。在古代,非王侯将相者不可使用玉。帝王多以玉为档、以玉为饰、以玉为礼、以玉为兵、以玉为祭、以玉为葬。玉被圣人赋予了最高尚的品德,以约束人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春秋战国时期曾有“六瑞”的使用规定,即六种不同地位的官员应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自秦朝开始,皇帝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了清朝;唐代则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等。

玉为权。玉由于难得和稀有的特点,成为当时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代表着权力、地位、财富。自古帝王偏爱玉,吃穿住行无一不和玉有关。如,杨贵妃含玉镇暑,宋徽宗嗜玉成癖,乾隆更有“玉痴皇帝”的雅号。

“玉”之源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追本溯源,“谦谦君子”最早应见于《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温润如玉”则出自《国风·秦风·小戎》里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中国文化的主要内涵便是“阳刚”与“阴柔”,“玉”的本质正是如此——坚硬与温润并存。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远古先民在石器加工的过程中发现了质地坚硬而晶莹美丽的玉石,这种神秘的特性与当时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相契合,他们将其用来装饰自己、礼敬神灵。儒学出现后,“玉”被用来承载儒家的伦理道德,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秉承了这一说法:“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其贯也。”意思是说,“玉”是一种很美丽的石头,温润而有光泽,石质细嫩,坚硬而透明,可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所谓“有五德”,按许慎的说法是“仁、义、知、勇、洁”。所谓“三玉之连”,即“三横一竖”,象征着一根丝绳贯穿着三块美玉,代表着“天地人参通”。

“玉”之形

“玉”的甲骨文犹如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则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王”字相似。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温润且有光泽的美石。当名词讲时,泛指玉石制品、玉制乐器,还可比喻色泽晶莹之物,也比喻美德、贤才等。当形容词讲时,可以当作敬辞,如“玉颜”“玉文”“玉面”;形容美好时,如“玉蕴辉山”“玉女”;形容洁白时,如“玉魄”“玉屑”“玉羽”;形容珍贵时,如“玉苗”“玉编”等。

由此可见,与“玉”相关的字词,意义都非常美好。比如“冰清玉洁、玉树临风、冰肌玉骨、亭亭玉立、芝兰玉树”等赞美人的词,就都含有“玉”字。

“玉”之诗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玉簪、玉佩等常被当作信物相送,这种赠玉为信、以佩传情的做法在《诗经》中屡见不鲜。

《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赠给我瓜果,我回赠你美玉”,回报的东西的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重视。那种“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故而回赠的东西表现出的是对这份情义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虽然你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但你的情谊贵重,我就算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你的爱恋。

古人认为赠美玉可“永以为好”,因为玉石坚硬且韧性较强,可以永久保存,让获赠之人感受到那份真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大概只有玉器见证了我们绵延不断的文明进程吧。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顽石虽不能成宝器,却可以琢出美玉,可见,粗鄙之物也有用处。故后人常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形容借外力发展自己的成长方式。

“玉”之路

据先秦史书记载,昆仑山玉器作为贡品进献中原,最早是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河南安阳洹水北岸殷墟墓地在发掘时,于商王武丁元妃妇好墓中出土精美玉器756件,多为新疆和田玉。

考古资料显示,巴基斯坦古城塔克西拉曾发现公元前一世纪由于阗输送的和田玉琢制饰件。以往,在乌兹别克、伊朗等中西亚国家,也都曾发现由西域输送的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其中最早的年代上限与夏代相当,古代西域境内昆仑山玉文化的形成,也比通常认为的时间要早些。

玉石之路上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玉门关。顾名思义,玉门关是为玉石商队设立的关卡。汉武帝时,开拓西域,耗资巨大,征税的主要对象便是西域的玉石商贾。玉门关固然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但其在经济贸易中产生的作用也同样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写出记叙文的波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