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
作者: 聂馨怡我的学校是一个风景优美、鸟语花香的地方,你们要是不信,就跟随我来一睹它的风采吧。
(开篇点出校园的整体特点,祈使句的使用,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雕塑,雕塑后方是一栋办公楼,办公楼两旁的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清风拂过,嫩绿的小草随风招展,场景甚是美好。(整体介绍了校园的概况,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雕塑旁是两座教学楼,如两座红色的高山屹立在眼前,时不时地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漫步在教学楼旁的小路上,阵阵芬芳从旁边的小花园里飘来,定睛一看,有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有挺拔常绿的松柏,有娇艳欲滴的玫瑰,还有散发着清香的樱花。欣赏花园里的美景,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清香,让人犹如漫步仙境。(移步换景,主次分明,详细地描写了花园中的景物,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且紧扣第一段中的“优美”“花香”等词,增强了习作的画面感。)
径直穿过教学楼旁的小路,来到大礼堂,我们通常在这里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穿过大礼堂,便来到了第三教学楼。这里一共有四层,我们的音乐课、美术课、信息技术课等都在这里度过。
走过教学楼,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学校的操场——宽阔、敞亮的操场外圈是朱红色的塑胶跑道,里边是柔软的绿色草坪。上体育课时,我们就在那里肆意地玩耍、奔跑,操场旁是一排排茂盛的梧桐,像一把把绿色的遮阳伞,为人们提供乘凉的地方;到了秋天,一片片黄色的梧桐叶更是给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操场的正中央是主席台,主席台前是升旗台,每逢周一,学校都会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伴随着嘹亮的国歌,我们看着鲜艳的红旗徐徐地升上天空,耳畔传来主席台上同学们掷地有声的演讲。(这一段采用了定点换景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夏季到秋季,体现了操场的特点)操场对面是篮球场,每当下课铃打响,你总会看到拿着篮球的少年们在场上尽情地挥洒着汗水。
沿着来时的小路回到教学楼,迎面便是宽敞明亮的大厅。教学楼一共分四层,走进一间教室,最醒目的便是齐刷刷的浅蓝色的桌椅,后面有一块展板,上面是美丽的版画。窗台上放着几盆生机勃勃的盆栽,窗外是一棵饱经风霜的古树,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零零散散地洒进教室。教室中的黑板是先进的教学触屏一体机,站在讲台上的正是我们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老师。(这里采用定景换点法,由外及内、由前到后地描写了教学楼内外的布置,令人印象深刻。)
走出教学楼,重返学校大门,大门看上去朴素、简约、庄重却又不失雅致,彰显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每天清晨,我踏着晨光走进校园,听着鸟儿的歌唱和同学的欢笑;傍晚,我迎着霞光回家,校园里的树会在晚风中和我道别。
我爱我的学校。(首尾呼应,升华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校园的深情。)
【山东烟台市龙口经济开发区龙口学校】
升格点评
升格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学校,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校园画卷。
内容上,小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方法,依次介绍了校园的雕塑、办公楼、教学楼、花园、大礼堂、第三教学楼、操场、篮球场、食堂以及教学楼内部等各个区域,全面且细致地展现了校园的风貌。无论是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花园里生机勃勃的植物,还是宽敞明亮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构上,习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大门开始,按照游览顺序逐一进行介绍,让我们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了解了校园的布局和特色。
表达上,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花园里各种植物的描摹、对操场上景色的描写等,都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病情分析
初中生由于对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得不够充分,写作时不知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或不懂得写景角度的变化,导致景物描写杂乱无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经典篇目的写景方法。
如本篇习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体结构略显松散,缺乏明确的主线或写作顺序;且各个段落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给人零散的感觉。
2.部分描写不够深入。文中对校园雕像的描写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进一步阐述雕像的意义或特色;且对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只是简单地列举,缺乏对具体场景的描写,无法让读者产生情感波动。
3.部分语句表达欠妥。文中依旧存在一些表达不够准确或不够精炼的地方,如“让校园保持干净”的表述就较为平淡,可以进行更加生动的表达。此外,对校园树木的描写可以更加细致,如树叶的形状、颜色,树木的种类等,同时增加一些同学们在树下活动的场景,使画面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