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写作之感官描写

作者: 胡盼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感官描写0

感官描写是指在描绘某个事物或场景时,通过使用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相关的词语进行描述,从而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使用这种描写方法,旨在让读者通过不同的感官渠道,全面理解和感受所描绘的事物,从而增强阅读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左读经典

1.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滚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节选自鲁迅《社戏》)

3.天上那层灰气已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赏读

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家喻户晓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将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感受到的内容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不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选段1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中的一段描写。开头一句就让读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感受到鲁智深打出的第一拳,大力且实在;“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一句,让读者从视觉上充分感受到鲁智深第二拳下手之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一句,则让读者在听觉上有直观的感受。三拳各有特色,而作者对其的描写也不尽相同,但都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各种感官,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选段2描写了鲁迅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戏时途中见到的风景。因心情好而感觉嗅到了清香的味道;写看到的夜景和急切的心情时,作者感觉船行之慢,想象眼前已经是戏台了;又由想象中的景色,调动嗅觉、视觉、听觉等共同参与,让这一段成为经典的感官描写片段。

选段3是《骆驼祥子》中对“热”的一段淋漓尽致的描写,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环境更显真实。作者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进行参与,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白光”的厉害。具体到句子中,让人感觉“憋闷”,没人敢抬头看这“闪眼”的白点,一面自上而下极大的“火镜”,白光里的“每一个颜色、每一个声响、每一种气味”都让人有真切的感觉;最后一句更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这样的描写自然会给读者真切的感觉。

借鉴

感官描写重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让眼、耳、鼻、舌、身所对应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予以主动地展现,旨在让读者通过感官描写唤醒感官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所描述对象的多个方面。

以下方法可供同学们借鉴:

1.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如朱自清的《春》中就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并用极具表现力的文字对其进行描写,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春天到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2.合理、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感官描写除了追求真实外,生动的形象也必不可少,这时,我们便可借助修辞手法来表现。如视听结合与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相结合,让视觉与感觉互通互融,使描写更为立体。

3.根据文中要展现的主要形象和主要情感选择相应的感官描写,给予形象和情感以具象的支撑。

如围绕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选取相应的要点启动感官描写;或围绕中心情感,选取相应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多层次的描摹,从而更好地为人、事、物、情服务。

右写片段

1.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随性是为逍遥。我感觉我的班主任老师即是如此。不信请看,蒙蒙夏雨消灭不了校园的喧闹,如果非要寻一处安宁之地,就请望向他——这不,操场上,他正孤身一人,随心随性地走着,时而抬头,时而低头,时而侧耳,好像在用肌肤感受着夏雨,用心感受这个世界。我猜,他又在寻求写作灵感了。雨丝纷纷扬扬地落下,似乎在编织一幅梦幻的画卷。他微微闭眼,任凭那清凉的雨滴落在脸颊。耳边,雨滴敲打地面的声音与远处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引领他走进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

他缓缓前行,脚步不紧不慢,仿佛与这雨中的世界融为一体,每一步都像踏在时光的琴弦上,弹奏出美妙的旋律。

(节选自谢依琳《我的班主任老师》)

点评

片段的感官描写细致入微,通过观察、感受、想象等手法,刻画出一位与众不同的班主任老师的形象。小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并借助想象调动触觉、嗅觉、听觉等感觉描绘环境,使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

2.戴眼镜的时间长了,拿下眼镜时就觉得不像同一个人,我的班主任老师就是这样。

今天干燥,外面刮起了大风,空气中飘扬着许多灰尘,令人感到烦躁。他刚进教室,戴着眼镜还没受到外面沙石的影响。此时,一股热风吹进教室,夹杂着不少灰尘扑面而来,他拿下眼镜揉揉眼,不知怎地,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笑点——这跟他戴眼镜时的反差也太大了。

眼镜拿下来,他的脸显得更白了;不过眼睛好像找不到了,这也太小了吧;鱼尾纹有点重,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又戴了回去,这下看起来顺眼多了。我在下面忍着笑,好不容易才憋住了,不过我依旧记下了他的那张脸。

(节选自李雨欣《我的班主任老师》)

点评

小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班主任老师戴与不戴眼镜时的样子,并用对比的手法予以展现,体现出其对老师的关注。通过视觉感官的聚焦,老师的外貌特点被刻画得细致入微,令读者印象深刻。

【以上作文片段的小作者均系江苏泗洪县重岗中学学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