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我未曾感谢过的人

作者: 谭飞羽

那个我未曾感谢过的人0

作文评说

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仍如鲜花般绚烂。

——题记。

(题记开头,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个世界是彩色的,但对某些人而言,却是灰色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但对某些人而言,却充满了阻碍。但我却愿感谢这群折翼天使,因为他们教会了我即使身处谷底,也要有仰望苍穹的信念;尽管笨拙地飞翔,也要向往云端的阳光。(开头点题,引出自己将要感谢的对象。。“这群折翼天使”。)

那段时间,我的成绩飞速下滑,鲜红的叉叉似压抑的火焰,也似沉重的叹息,我尝试多次无果后,便一蹶不振,从此丧失了奋斗的信心。于是,母亲带我参加了这次特教学校的交流活动。(交代了自己参加这次特教学校活动的理由。)

我的身旁坐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身材略显瘦弱,嘴巴稍稍歪斜,却着一身干净整洁的校服,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他一言不发地坐在那儿,静静地听着老师的发言。(通过对少年的外貌描写,突出其认真的特点。)

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可他却毫无反应,只是紧紧地攥着手中的稿纸,身体如烧开的蒸汽炉般颤抖着。我这才意识到他是一位脑瘫患者。我怜悯地看着他,庆幸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又同情这个与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忙掏出准备好的礼物一股脑儿地塞进他怀里。

活动快结束时,他突然请求上台朗读自己的感谢信。只见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似一个百岁老人,一步步向台上挪去。整整27步,他一步一歇,步履维艰。有人想去扶他,却被他坚定地拒绝了。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毫不费力的距离,却是他与命运抗争的写照。

他终于站在了台上,眼神开始飘忽不定,嘴唇哆嗦着,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但每一个字都要从牙缝中挤出来。几十个歪歪斜斜的大字不均匀地分布在皱巴巴的发言稿上,每一个都力透纸背,每一个都是他心血的凝聚。演讲终于随着他最后一个字的含糊吐出而落幕了。这虽然称不上是一段优秀的演讲,但它却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对先前怜悯他的举动惭愧不已。(这一部分的细节描写非常突出,少年走路时虽然艰难但坚毅的样子,在台上发言时颤抖紧张的言语,以及虽歪斜但有力的文字都叩击着“我”的心灵,为后文“我”获得感悟作铺垫。)

这次演讲,是他教会了我要将怜悯换为尊重,比起同情,我们更需要共情,尊重每一个个体,敬畏每一个生命。或许,茫茫人海总有一人拿到的是残缺的种子,但他们没有心如死灰,也没有黯然退场,即使生活在生命的废墟里,也能心怀阳光,于苦难的伤口上开出希望之花。比起他们,我们的挫折与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要感谢他,感谢他教会我尊重别人,感谢他教会我要从容地面对挫折,感谢他教会我自信、自立、自强,也感谢他教会我面对苦难仍要守护好心中的希望之花。(小作者重点写了自己通过这次活动,见到这些“天使们”获得的感悟。和他们比起来,生活中的小困难和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小作者旨在启示我们应该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

让我们向这群折翼天使致以最真挚的祝福和最饱满的关怀!(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湖南长沙市怡海中学】

总评

习作以题记开篇,富有诗意地引出主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点题明确,交代了感谢的对象是“一群折翼天使”。内容上,小作者详细叙述了在特教学校交流活动中与脑瘫少年相遇的故事,通过细腻的外貌描写、生动的动作描写和对少年演讲过程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少年的坚毅与不屈。这种细节描写增强了习作的感染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少年与命运积极抗争的精神。

小作者在感悟部分的表现深刻且真挚,从对少年的怜悯转变为尊重, 进而反思自身面对挫折的态度,升华了习作主题。结尾再次点题,向这群“折翼天使”致以最诚挚的祝福,结构完整,情感饱满。

整体而言,习作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主题积极向上,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汪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