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间”和“小时间”
作者: 刘墉
很多很多年前,纽约市财政困难,碰上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公立学校会突然宣布放假一个礼拜,号称“省油假”,真正的目的是那个礼拜可以把学校的暖气温度调低,省下不少买柴油的钱。有一个十五六岁的男生,回家告诉他爸爸,放省油假了。
“一个礼拜的假,加上前后的星期六、星期天,足有九天假,你有什么计划吗?”男生的爸爸问。“我就知道你会问我这问题。”男生得意地说,“我早想好了。第一,我要准备功课,因为放完假第二天就要考试。第二,我要去图书馆借一本世界名著。第三,我要找同学聊天,看场电影。”“好极了!”他爸爸点点头,还给了男生二十块美金。
转眼六天过去了。男生突然要他妈妈开车送他去图书馆,被他爸爸听到了,问:“才借来的书,就要还了吗?”“不是还书,是要借新的书。”男生喊,“我要写参加西屋科学奖的报告,要借好多参考书呢!”
他妈妈赶快带他去图书馆,绕了一圈却没借上两本,因为重要的书都被别人借走了。他们只好去书店买,花了一百多美金。
男生利用剩下的两天假日,不眠不休地又读又写,总算在星期一清晨写完一份报告,打个小盹,就赶去学校了。
当天放学,听到男生进门,爸爸妈妈奶奶都急着叫他赶快吃点东西,去睡觉。却见男生一皱眉说:“不能睡啊!我得准备明天的考试。”他爸爸跳起来问:“你不是一放假就准备了吗?”“是啊!”男生哭丧着脸说,“可是,经过一个礼拜,都忘得差不多了。”
故事说完了,好笑不好笑?你猜那小男生是谁?是我儿子!你说他那样计划九天的假期,聪明不聪明?不聪明!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试想,如果他能一放假就去图书馆借书,一次把写报告的参考书和消遣的小说都借来。先看参考书,用六七天去写报告,中间找同学聊天、看场电影,翻翻小说来散散心,再利用最靠近考试的两天准备考试,不是好得多吗?
他的错在于用大而完整的时间做了细碎的事,却等“事到临头”,才用有限的两天赶大的报告。这样赶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得奖?不眠不休好几天,再准备考试,效果又怎么会好?
所以当你有一段假期,别急着办小事。静下心想想,有多少需要“大时间”完成的大事。先把那些大事完成吧!
[节选自《小品文选刊》(下半月)2024年第4期,有删节]
解读
时间管理实际上是精力管理。你把精力分配到何处,何处便给你反馈。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马上行动,杜绝拖延;追求效率,用好零碎时间,都是管理时间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