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旨 精挑细选
作者: 吴子湛主题导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写作时只能“挤牙膏”,东拼西凑,甚至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内容干瘪,就是杂乱无章,质量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积累素材多么重要。
可是,要想写出好作文,仅仅拥有丰富的素材是不够的,还要能把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我们紧扣主旨从众多素材中精挑细选,把最能表达中心、同时又是最精彩的素材选出来,然后进行裁剪加工,写入文中。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如何选好素材写出一篇佳作呢?
首先,要紧扣主旨选材,绝不能随意而为,否则就会影响表达效果,甚至跑题。其次,素材要力求多元,也就是说,要多角度、多层次选材,避免同质化,以确保作文内容丰富、新颖。比如,可以正面素材与反面素材相结合,经典素材与普通素材相结合,冷素材与热素材相结合。最后,选材要充分展示个性,尽量与众不同。通过反复对比,剔除大众化的素材,把别具一格的素材留下来。
文题展示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会给别人以温暖、鼓舞和力量。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作、仿作。
写作点拨
在现实生活中,微笑随处可见,与微笑有关的人和事俯拾皆是。写“微笑”这一话题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选择写作对象,即写谁的微笑。可以写自己的微笑,也可以写身边人的微笑。比如父母的、老师的、同学的、邻居的微笑。总之,谁的微笑让你印象最深,就写谁。
其次,确定文章主旨。微笑只是一种神态,在选好写谁的微笑后,我们还要去挖掘隐藏在微笑背后的人的行为态度、个性品质。比如,微笑背后的宽容、微笑背后的鼓励、微笑背后的善良、微笑背后的热忱;也可以是微笑背后的批评、微笑背后的严厉,等等。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再次,围绕立意挑选素材。比如,写老师的鼓励,我们可以紧扣“鼓励”来挑选发生在老师身上的“微笑”故事,与“鼓励”这一主题无关的“微笑”不用写。当然+也可用排比段的形式,去写某一个人微笑中包含的多层含义。比如,母亲的微笑中有宽容、有支持、有赞许,也有无声的批评等。不过,某一段的选材仍要围绕该段的主旨句进行。
最后,进行生动的叙写。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可以对人物的微笑展开描写,通过微笑来展示人物心灵,揭示文章主题,从而让文中的微笑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佳作展示
她们的微笑,给了我力量
◎陈桢
都说成功的花来自于汗水的浇灌,人生的出彩来自于勤奋的拼搏。其实有的时候,他人的一个微笑,也能让我们获得向上的力量。
老师之笑
那是一次大考前,自认为已经下足功夫,“万事俱备,只欠考试”的我,由勤奋一下变得闲散起来。一天、两天……光阴从闲置在一旁的复习资料上悄悄溜走,我却不觉得可惜,甚至连上课也开始心不在焉。
就在这时,张老师注意到了我的变化。一下课,她就将我叫到办公室,笑着说道:“最近学习怎么样?看样子,复习得很轻松哟!”我的脸微微一红,朗声说道:“还行吧,都准备好了,就等考试了。”“哦,那我问你,有十足的把握吗?我可是期待你能拿到好名次。”“我,我……”
张老师又笑了,不过,这笑却让我隐隐感到一丝沉重。张老师接着轻声说道:“你听说过‘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吗?意思是说,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不坚持走到最后,怎么可能取得胜利?”望着张老师浅浅的微笑,我感到好像有一支鞭子狠狠地抽在心上。是啊,我怎能如此自负?我猛然醒悟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疯般地投入复习。有惊无险,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想,如果没有张老师那鞭策的微笑,就不会有这次的好成绩。
益友之笑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谅”,是指那些能原谅他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生活中,我就有一个这样的好朋友。
我和好友都是乒乓球爱好者,而且是双打好搭档。前不久,我们参加了一场乒乓球比赛。首局我发球连续三次失误,虽然搭档尽力拼搏,但还是输了。第二局开始,我在接球时又连续出现两次失误,如果搭档稍微有点儿脾气,都会责备我几句。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对我宽厚地笑了笑,好像在说:“别紧张,没什么,尽力就行。”望着搭档真诚的微笑,我的心猛地一颤,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从心底涌起。后来我们越打越稳,越打越好,最后取得了本场的胜利。倘若搭档给我的不是宽容和鼓励的笑,那这场比赛我又怎么可能笑到最后。
微笑,只不过是轻轻动一动嘴角,但它产生的力量却是巨大的。感谢老师和益友给我的微笑,给我的力量,让我收获精彩。愿今后的日子里,能有更多的微笑陪伴我,鞭策我,激励我,让我的人生更加出彩。
微点评:
小作者生动地诠释了“他们的微笑给了我力量”这一主题,突出了感恩、感谢。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细节描写传神,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模考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比如,节日、汉字、绘画、茶道等,每一项文化中都包含着思考和自豪,都在提醒我们爱与被爱。在无尽的岁月更替中,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中华文化也得以一代又一代传承。
请以“传统文化入我心”为话题,以物见人、缘人记事、因事生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