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蝉
作者: 申功晶
①很久以前的一个暑假,我正上高二。
②正午艳阳高照,连枝头的树叶都如老僧入定般垂挂下来,纹丝不动。我端坐在书斋内,口中念念有词背诵着古文,笔下却毫无章法地勾勒着几何立体图,动辄挥汗如雨。天气愈热,心火愈旺。偏偏窗外的蝉鸣越发高昂劲道,如金声玉振,一唱三叠,不绝于耳,搅得人耳鸣脑涨。
③蓦然,一股无名火冲上脑门儿,我抓过作业本一边撕一边咒骂:“吵死了!”
④父亲在一旁沉默,任由我肆意发泄。少顷,他给我倒了一杯凉开水说,今天不看书了,下午休息,爸爸给你讲一讲蝉的故事。
⑤蝉卵产在树枝的孔眼里,运气好的躲过了蚋的偷食,才有机会孵化成幼虫;刚孵出的幼虫随枯枝掉落地面,找处松土钻入地穴,开始了暗无天日的漫长蛰伏,三年、五年、七年,甚至更久;倘使这段时间内没有被野兽从地底刨出,就有机会成虫;有幸“逃出生天”的,找个安全的地方,垂挂于树身,静待蜕壳,蜕壳的过程中,如若不幸受到干扰,将落下“终身残疾”——无法飞行,更不能发声。
⑥蝉的一生,竟如此多劫多难。数以年计的等待,只为换取一季“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
⑦末了,父亲若有所思地说了句:你长大了,明年就要参加高考,或许会离开父母去很远的地方。
⑧听到这里,我从心底宽宥了这个聒噪的小东西。为人不易,为蝉更不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功成名就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⑩我读懂了蝉,忽然也读懂了自己。所有的怨气、怒火统统抛到九霄云外,我坐回书桌前,开始心无旁骛地背书、做题。
11那年夏天,蝉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12时光容易把人抛,似水流年又一夏。我在上班路上,途经一高考考点。考场外,忧心如焚的家长坐立难安、个个翘首以盼。我忽然想到了蝉,我有多久没有听到蝉鸣了?
13朋友推荐我来到近郊一处千年古刹,果然,这里巨篁参天,枝头的蝉鸣伴着佛堂内的禅诵。我看到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禅”字,心底陡然一颤。蝉和禅,音同而形似。禅,乃佛家之语,深“不可说”;蝉,系天地间小小一虫,知知不休。纵观蝉的生,历经黑暗与光明、束缚和自由、蛰伏与张扬、喑哑和高亢,由蛹作茧,破茧成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实现了涅槃与重生。
14在民间,蝉又俗称“知了”,在佛家看来,知乃大智慧;了即顿悟、放下,而参禅不就是一个由“知”到“了”的过程吗?巧得很,《西游记》里唐三藏的前世是如来座下弟子“金蝉子”。他肩负使命,下凡投胎转世,在赴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劫),终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蜕“蝉”而入“禅”。
15人生一世,蝉活一夏。其实,无论蝉还是人,凡人还是圣僧,在生命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总会历经一些暗黑无助的苦闷时光。人更要学会接受苦难、直面磨砺,蜕变开悟的自己才有强大开挂的人生。
(选自《意林》2022年第20期,有删改)
【考点演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件事。
2.文中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从某个角度赏析加着重号词语。
所有的怨气、怒火统统抛到九霄云外,我坐回书桌前,开始心无旁骛地背书、做题。
4.文章15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河北 孙秀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