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词,让笔下的人物燃起来

作者: 吴培光

一般地说,一篇文章有没有文采,能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表现在用词上。其中,动词又是文章活的灵魂,表现事物的变化、发展,人物性格特征,这都少不了动词。老舍先生说过:“行动描写可以使人物站起来。”动词用得妙,就能展现人物活灵活现的动作,从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

方法一:动连动,协调写

人在做某件事时,往往会做出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可以把这个行为过程分解成一组动作,用不同的动词把这一组动作连续协调地写出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如《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描写: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这里连续用了“相”“脱”“趁”“拔”等动词,动作之间互相协调,把鲁智深拔出杨柳树的精彩动作细致地写出,充分表现了鲁智深孔武有力的特点。动作描写的关键在于“动连着动”,就是运用不一样的动词来描写连续的动作。

方法二:传递出情感

动词的运用是传递人物情感的手段之一,因为人物的行为动作是内心喜怒哀乐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动作传达出的情感更真实、更感人,巧妙地运用动词能够更好地丰富人物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同学可能会认为多用形容词会让作文变得生动,其实多用动词效果会更好。把直观的东西交给读者自己去感受,你只需用好动词传递出情感就好。例如下面这个句子。

老师拿着这部手机向我走过来,我慌张极了,心想:这下完了!

如果让你把这句话修改得更生动一些,你会怎样改呢?我们可以用动词来体现“慌张”这个形容词。

老师拿着这部手机向我走过来,我立刻低下头去,手指不断地揉搓着衣角,额头上仿佛已沁出了汗珠儿。

这样的表达尽管没有明确地使用“慌张”这个词,但是人物慌张的神态仿佛已在眼前了。通过这样的动作表达,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慌张”,文章也就变得更生动了。

方法三:写出慢动作

2023年,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詹姆斯成为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历史得分王。如果让你来写写詹姆斯在一场比赛的最后上演了绝杀,投篮再次命中的高光时刻,你会怎样写呢?如果这样写:“詹姆斯接到球,然后跳起来转身投篮,中了!”是不是让人感到很单调、很枯燥?如果能写出詹姆斯是怎么接到球,怎么跳起来以及对方防守的队员的拦截反应表现,效果就会大有不同。

詹姆斯咬紧牙关,再次强推对方后卫,一只手把球抓得紧紧的,只在一瞬间便突破三个人的防守,就在对方还在愣神之际,詹姆斯利用一个巧妙的转身,顺势来了一记漂亮的左手投篮。嘭的一声,篮球空心入网了!对方的球员嘴巴张成了一个o型,头发都竖起来了,一脸崇拜地望着詹姆斯。

运用“咬紧”“推”“抓”“突破”“转”“入”“张”“竖”“望”等动词来细致描绘,这段话就像一幅动态画般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因此在写动作的时候,尽量让最精彩的瞬间在脑海里形成慢动作,让读者看清楚更多的细节,如此,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法四:多角度活用

准确运用动词,可以把人物事物描写得更真实,更有动感;而多角度活用动词,则可以让句子充满想象力,动态感更强,文采绽放。比如“没收”一词,意思是将个人的财物等违法违规所得罚没、收缴。同学们常用于“老师没收了我的手机”“妈妈没收了我的压岁钱”等。其实“没收”还可以这样用:

1.时间没收了妈妈的青春,她的缕缕白发在阳光下刺疼了我的心。

2.“怎么还玩!”高兴的心情瞬间被妈妈刺耳的呵斥没收了,游戏的快乐刹那间跌进了深渊。

以上两句话中的“没收”,分别用在了外貌和心理描写上,从而使句子在表达上有了新颖感和动态美。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我们要想把人物写鲜活,让人物燃起来,就要在动词使用上下足功夫,反复推敲、锤炼,让人物个性鲜明,逼真传神地跃然纸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