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结构成就精美文章

作者: 王君 俞春霞 杨晶晶 陈群

同学们,家里有盖过房子吗?你们了解盖房子的工序吗?动工之前,设计者一定会对房子结构煞费苦心。几间卧室?阳台在哪里?厨房在哪里?这些都要事先设计好。写作文就像盖房子,动笔之前,结构也要提前构思好。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怎么安排?如此等等。想好后再动笔,文章就会呈现出更优的面貌。

我们不妨先来学习一下名家是如何给文章安排结构的吧!

朱自清,在创作散文《春》时,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即将全文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而绘春部分又以春醒、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六幅画面将文章撑起来,这就像一盏六边形灯笼,丰富立体地展现了春之生机,春之美丽。

这种行文结构我们不妨称它为“朱自清式写景结构”,比较常用,也比较好用,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一下。

其实,细细品味,不同内容的文章结构安排也不尽相同,甚至各有特色。比如,吴伯萧的《灯笼》一文,以“灯笼”这一实物,串联起许多相关的人与事:晚上提着灯笼接祖父、接过母亲上下学的夜灯、村边社戏台看戏、村头高挂红灯笼、元宵节看灯笼入梦、族姊远嫁灯火明、纱灯上描红、唐明皇结绘彩的灯楼、汉献帝灯下伤感和将军挑灯看剑等,这些材料有的和家庭生活相关,有的和乡村生活相关,有的和历史典故、诗词等相关,它们就像一颗颗山楂,被“灯笼”这一线索串起来像串儿糖葫芦,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由亲情到乡情,再到爱国情的深厚情感,步步上升,突出以小见大的主题。

这种由一条线索串起一连串人与事的结构,我们不妨称其为“吴伯萧式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比较适合写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朱自清式写景结构”“吴伯萧式叙事结构”分别成就了他们的名篇佳作,我们再来欣赏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体会另外一种文章结构。

《安塞腰鼓》是一篇热热腾腾、激情澎湃的散文,因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而使得语言富有诗歌般韵味及意境,但最富有特色的当属其特有的抒情结构。

第13自然段中: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17自然段中: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22自然段中: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27自然段中: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这四个自然段,前两个是一模一样的重复段落,第三个加了一句“好一个黄土高原!”第四个变化大了一些,更加重了赞叹语气。总之,这四个自然段以相似的咏叹句分别从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音、击鼓的后生、绮丽的舞姿四个方面进行讴歌与赞美,且作为文章层次的标志,层层递进,将文章情感直推向最高潮。

这种以反复的句式构成一个又一个抒情层次的结构,我们暂且命名为“刘成章式抒情结构”。这种结构适合赞美与讴歌类的文章,通过一唱三叹的相似句式,使文章富有音韵美、回环美和荡气回肠的深情与激情。

在学习了这些文章结构后,赵芷渲同学尝试用“刘成章式抒情结构”完成了一篇讴歌家乡的文章。

大美昌黎

◎河北省昌黎县第四中学八年级(3)班   赵芷渲

昌黎,一座坐落于渤海臂湾中的小县城,看似渺小,但它却像一颗宝石,熠熠生辉。

看!巍巍碣石,怪岩林立,松涛阵阵,花香鸟语。这就是闻名天下的“神岳”——碣石山。昌黎这座小城就坐落于她的怀抱。郭沫若望着她,留下了“五岳之首是泰山,神岳之冠碣石山”的感叹。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唐太宗等雄霸帝王都曾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尤其是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不朽诗篇,更令这群山光芒万丈。站在碣石脚下,我常常觉得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似一群骏马,在辽阔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奔驰。

好一座壮美险峻的碣石山,好一个大美昌黎!

听!波涛汹涌,渔歌唱晚。这是沙细、滩软、水清、潮平的黄金海岸。长长的海岸边,座座连绵起伏的沙丘,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似一条条金龙,蜿蜒前行。放眼望去,海水蔚蓝一片,近处淡青、浅绿。一排排大浪从远处涌来,溅起层层雪白的花朵。夏日黄昏,无数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此游玩,好不快活。

好一个浩瀚无垠的黄金海岸,好一个大美昌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奇秀丽的大山与波涛汹涌的大海,养育了一群朴实豪爽、热情聪慧的昌黎人,孕育了一种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民间文化。

看!绿油油的草地上,几十个手拿折扇的老人整齐有序,喜庆红艳的衣衫被绿草映衬着,如同娇艳的杜鹃花。清凉的晚风吹抚着两旁的树木,也吹动着他们的心。音乐响起,场面瞬间变得热烈。流水般,是灵活的舞步;旋风般,是飘逸的折扇;鲜花般,是喜悦的心情;飞鸟般,是热情的音乐。

绿茵茵的草地上,舞出了质朴、红火、喜庆!这就是昌黎地秧歌。

生于碣石臂弯,长于渤海怀抱的昌黎人,用欢快的地秧歌扭出了喜怒哀乐,也扭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好一个热情奔放的昌黎地秧歌,好一个大美昌黎!

印象最深的还是昌黎的皮影戏。高高的戏台上,那薄薄的皮影纸片小人儿,一会儿双枪对打,一会儿纵马飞奔,一会儿跺脚呐喊助威,文武场面配合紧凑。隐于屏幕后的表演者用灵活的双手,操纵着一个个小小的纸片人。它们随着紧密的鼓点跳跃着,翻滚着。皮影戏,活灵活现的人物,真切曲折的情节,呔声呔韵的唱腔,让台下的观众时而眼花缭乱,时而凝神屏息,时而拍手叫好。

这般令人惊艳的昌黎皮影戏,使人不得不感叹——好一个精彩动人的昌黎皮影戏,好一个大美昌黎!

镶嵌于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昌黎,我美丽的家乡。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是我心中的最美!

正是“刘成章式抒情结构”成就了《大美昌黎》这一美文。由此可见,文章的精巧结构该有多重要。

富有特色的文章结构还有很多,比如“并列式结构”“小标题式结构”“项链式结构”“扇面式结构”“葫芦式结构”……在平时的阅读中,大家要多加留意,适时总结。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要大胆尝试,精巧结构定会助你成就精美文章!

【团队回音壁】

王 君:在青春语文的文本解读体系中,我们非常强调,在观察一个文本的时候,要“五看”:宏观看,中观看,微观看,精观看,逆观看。宏观看,适合整体俯瞰,看到的是作者谋篇布局方面的巧思;中观看,适合看段,看到的是作者在段落铺展方面的用心;微观看,适合看句,研究作者驾驭句子的技巧;精观看,适合看词,可以研究出作者遣词的特色;而逆观,则是假设推翻作者立意,重新立意,这是研究作者主题确定的好路径。而陈群老师引导学生做的,则是宏观看,这是在帮助学生形成篇章意识,是非常有用,非常珍贵的。

杨晶晶:陈群老师的指导很有启发性。虽然我们通过观察、想象、体验等积累了很多好的材料,但是好材料并不等于好文章。如何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聚合成形,使其成为有生命、有灵性的完整个体?答案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将材料组合起来,这就是追求精巧的结构。

如何更好地组合材料?陈老师已经教给大家很多实用的结构模式,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要明白:组合材料如同完成拼图,原则非常简单,用王鼎钧先生的话说:“一加一大于二。”经过组合,几则材料将不再仅仅是几则材料。正如《安塞腰鼓》中,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音、击鼓的后生、绮丽的舞姿是材料,由“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关键句贯串起来,就组合成了一幅讴歌激荡生命、蓬勃力量的美好画卷,一篇经典之作就诞生了。

俞春霞:很多老师觉得可以教给学生的作文技法并不多,陈老师这堂作文课相当漂亮,给我很大启发。谋篇之前先布局,文章的结构就像建造房子时先搭建的框架,它会直接影响房屋内部构造和外形走向,就像一个人的骨架直接会影响一个人整体的身材和样貌。一般散文的结构特点,要么按时间发展来结构全篇,要么按作者的见闻、感受、认识、感情的变化来结构全篇。陈老师把此类文章的结构形态,具体分为“朱自清式写景结构”“吴伯萧式叙事结构”“刘成章式抒情结构”,这样既能给到学生理性稳定的内核,也能给到清晰可感的外在模型,让学生有章可循,从而使得文章条分缕析、思路明晰。郭沫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是因为白鹭具有了精巧的外形结构,再加之以不俗的神韵,一首“诗”便成了。一篇文章结构精巧了,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