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临水稻花香

作者: 郑丹

柴门临水稻花香0

李纨,是王夫人已逝的大儿子贾珠遗孀,带着五岁的儿子贾兰生活。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曾做过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最高学府北大清华的校长,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让她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不令其读族中男女都诵的诗书,而是注重纺绩井臼。

竹篱茅舍自甘心

李纨住的地方叫稻香村,她自号稻香老农,她在怡红院宝玉的生日夜宴上抽签的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暗示她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知。封建社会,“夫为妻纲”,没有了丈夫这个纲,与之关联的身份、地位统统失去。自小接受传统女德教育的李纨当然要恪守自己寡妇的身份,为亡夫守节,抚养幼子。

她衣着简朴。第四十九回众人在芦雪庵开诗社: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先细描黛玉的穿着颜色鲜艳夺目“掐金挖云、红、大红、青金闪绿”,用料华贵“羊皮、羽纱面白狐狸里”,样式新潮“鹤氅”;再概写众姐妹的衣服颜色“大红”用料“羽毛缎”样式“斗篷”,从点到面突出贵族少女光彩照人。与之相反,李纨的衣服颜色暗“青”色,用料普通“哆罗呢”,样式简单“对襟褂子”。是李纨没有吗?不是,她注意自己的身份,将那些华贵艳丽的衣服压在心底。

她本色示人。第七十五回,尤氏与惜春赌气欲往王熙凤处遇阻在李纨处歇息,中晌未洗脸,李纨的丫环“一面将自己的胭粉拿来,笑道:‘我们奶奶就少这个。奶奶不嫌脏,这是我的,能着用些。’”李纨连脂粉都没有。女为悦己者容,丈夫已死,大概她也觉得没有必要再妆扮自己,也符合封建女德对寡妇的要求。

李纨才二十多岁,正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年纪,又住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可她素面朝天衣着简朴,得有多大的克制。穿着打扮如此,其他可见一斑。难怪贾母和王夫人“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服。”(《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珍重芳姿昼掩门

李纨日常生活就是侍奉贾母、王夫人,抚养儿子,带着迎春姊妹做女红,她活得小心翼翼,唯恐长辈不满意。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鸳鸯和王熙凤商量着学老爷们拿刘姥姥取乐,李纨阻止,理由是“仔细老太太说”。在芦雪庵听说史湘云、贾宝玉要吃生鹿肉,赶忙出来阻止:“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阻止的目的不是出于关心两人生病,而是担心连累自己,不是出自嫂子对弟弟妹妹的关心,而是责任人的明哲保身,显得不够温暖。

王熙凤生病,让她暂理荣国府,但她“尚德不尚才”,未免逞纵了下人。后来王夫人又请了探春、宝钗共同管理。正巧探春的生母赵姨娘兄弟去世,下人来问怎么处理。探春问李纨,李纨说和袭人的娘一样给四十两。探春不同意,查找以前的惯例,吩咐给二十两,引来赵姨娘哭骂。此一方面说明探春的精明能干和大公无私,另一方面看出李纨看似糊涂之下的圆融。袭人是宝玉的准姨娘,是贾母、王夫人都看重的人,赵姨娘是探春的生母,可以与之类比;袭人的娘比赵姨娘的兄弟还要亲一点儿,将两人的发丧费同等处理,无形中照顾了探春的脸面。无怪开始下人听说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因为她平时“厚道多恩”。“厚道多恩”的背后是李纨善良中的自保,她明白孤儿寡母要在暗流涌动的贾府立足就要藏拙守愚。

贾兰也深受影响。第九回,顽童闹学堂,混乱中,一方砚台打碎了贾兰好友贾菌的瓷砚水壶,贾菌要还手,贾兰极力劝阻。他不惹事,也很自尊。元宵夜,儿孙承欢膝下,热闹非凡,唯独贾兰未到,原因是爷爷贾政没有叫他。一些礼节性请安,他常常和贾环一道,却没有贾环的猥琐。同样不受重视,但贾兰自尊自重,因为贾兰有一位言传身教的母亲。贾兰是贾府中唯一有出息的子孙,与李纨的培养分不开。

口齿噙香对月吟

诗社是少女们展现才华的桃花源,也是李纨释放性情的后花园。第三十七回探春广发英雄帖,一时响应云集,齐赴秋爽斋探春处,李纨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和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同,李纨通常是默默无闻,极少笑的。此处听说探春要开诗社,竟然未说先笑。笑里有对诗社雅趣的向往,对自荐当社长的兴奋,对自己梦想成真的激动。一个不怎么会写诗的形容朴淡的寡妇为何对诗社如此热情?

李纨出身书香门第,族人无不诵读诗书,即使父亲不让她诵读,但长期耳濡目染,一颗诗心早已种下。长期枯涩的生活并没有干涸她的诗情画意,一经春天的唤醒,就会蓬蓬勃勃。更重要的是,诗是射进幽暗生活的光芒,是疗愈痛苦心灵的解药。香菱孤苦无依,稍得机会进大观园便求写诗。李纨青年守寡,得遇良机便自告奋勇评诗,都是在阴暗里仰望星辰。

薛、林都是写诗高手,诗作也在伯仲之间。但李纨总能点评得当。如咏海棠,她认为黛玉的固然风流别致,但宝钗的更含蓄蕴藉。咏菊花,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位列前三。李纨认为的好诗暗合了叶嘉莹先生说的“兴发感动”,击中她的内心,唤起她心灵深处最浓的情感。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固然是宝钗宁静娴雅的独白,何尝不是李纨端庄凝重的追求。黛玉的“口齿噙香对月吟”,一定让她想起只有月光陪伴自己的漫漫长夜;“惊回故故恼蛩鸣”,想起虫鸣惊扰了自己和丈夫梦中相会的午夜恼怒;“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自己的辛酸、孤独、相思都在黛玉的诗里。题目新,诗新,立意新,是李纨的评价。以新颖的诗句表达新颖的主题,主题是志是情是理。宝钗咏海棠言的是李纨的志,黛玉题菊花抒的是李纨的情。人看不见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一切人语皆己语。封建礼教禁锢了李纨的身体,却禁锢不了她的情。

悦读心分享:

我们从家世、穿着打扮、语言行为、热衷之事认识了孀居生活的李纨,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