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艺术,文学的特性
作者: 何传跃 王瑞宾● 写作指引 →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舞台人生”,学习本单元可以模仿课文进行剧本创作。虽然中考不涉及剧本写作,但如果题目合适,写成一个短剧,一定会非常新颖。
● 写作导航 →
舞台小世界,戏剧大人生。剧本创作或课本剧改写,下面三个方法要切记。
方法一:突显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戏剧就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成功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等。冲突可以是单一型的一贯到底,也可以是主次型的错综交杂,还可以是多样型的场景组合。剧本创作要牵住冲突的“牛鼻子”,在磨擦、争执、撞击的对立中推动剧情发展,达到“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效果。如《屈原(节选)》,有屈原与靳尚、郑詹尹的矛盾冲突,有独白展现出的个人内心矛盾冲突,还有呼告诅咒中隐含的与社会环境的冲突,这些冲突推动剧情达到高潮,展现出作为正义化身的爱国者屈原形象。再如《天下第一楼(节选)》,唐茂昌与王子西,卢孟实与克五、不成器的小伙计、罗大头、唐茂盛,这些人物间的冲突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让各色人物轮番登场,从而构成此起彼伏、富有波澜的剧情,揭示了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原因,预示着最后的结局。
方法二:打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台词
戏剧的人物语言又称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对白是剧中人物交谈的话;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情感和愿望的话;旁白是剧中角色背着台上其他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口语化与个性化是台词的重要特征,口语化要求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通俗自然、简练明确。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要突显人物个性特点。如《天下第一楼(节选)》,“心里窝着口气”“下作的东西”“怕闪了舌头”“那些不开眼的”等台词,俗白鲜活,方言味十足,把相关人物展现得活灵活现。再如《屈原(节选)》,通过大量独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展现了人物激烈的内心世界,突显出屈原的热血性格。老舍先生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潜台词具有“话外之音”“言外之意”,能收到一石多鸟之效。能较好地打造几处“耐人寻味”的潜台词,无疑会为剧本创作增色不少。
方法三:设置言简意赅的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剧本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推动剧情、展现人物、烘托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多出现在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有关于时间、地点、道具、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动作、表情、声调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等等。与小说、散文不同,戏剧的舞台说明不需要过多精当描述,要求简练、扼要、明确。如《屈原(节选)》开头的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能够突显屈原的斗争精神。再如独幕剧《枣儿》,剧中舞台说明文字简明,“威严地”“蓦然温和”“将枣儿擦干净”“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等,生动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体现出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愚公移山
◎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 刘晓洋
第一幕
傍晚,愚公家中。
愚公:(望着大山,若有所思)孩子们——都出来一下……
(家人从屋里走出)
愚公妻:(腰扎围裙)老头子,这几天外出受累了!
愚公儿:(递茶)是啊,爬山越岭,爹爹受累了!
愚公:(叹气)唉,两座山把我们害苦了。我想趁身子骨还硬朗,带你们铲平大山,行不行?
愚公孙:(快嘴快言)爷爷,好主意呀!
愚公儿:好!我们同意!
愚公妻:(怀疑的眼神)凭你的力气,怕是小小的山都做不到啊!再说,挖的土石往哪儿放呢?
愚公儿:(望着母亲)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
愚公:(摆摆手)就这样定了!走,准备工具去。
第二幕
上午,大山脚下。
愚公:(在手心吐口唾沫)只要肯干,没有办不成的事!
邻居小儿:(蹦蹦跳跳上场)愚公爷爷—— 我来帮您挖山了!
愚公:(和蔼地)孩子,你怎么来了?
邻居小儿:(歪着头)妈妈叫我来的。妈妈说爸爸不在了,我就是个男子汉。
愚公:好样的!来,帮爷爷装土。
智叟:(稍驼背,背着手)哎呀,愚公老头,你先停下来。
愚公:(停下手中活儿,走过来)帮我挖山来了?
智叟:(撇嘴一笑)你呀,真是老糊涂了!
愚公:(瞪大眼睛)都说你聪明,有智慧,怎么这样说话?
智叟:(诡异一笑)凭你这把老骨头,还能挖平大山?别不自量力了!
愚公:(生气地)哎,还不如邻居小儿。子子孙孙哪有穷尽?山不会长高,挖一点儿矮一点儿,怎么会挖不平呢?
愚公儿孙:(合)是啊,一代代挖下去,哪有挖不平的道理!
智叟:这……这……(灰溜溜下场)
愚公:(大笑)好了,咱们也休息休息……
第三幕
清晨,天宫。
操蛇之神:(慌慌张张跑上来)天帝,天帝,大事不好啦!
天帝:(探着身子)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操蛇之神:(喘口气)愚公老头领着儿孙天天挖山。不停地挖下去,我将无藏身之处。怎么办呢?
天帝:(惊讶状)啊?竟有此等事情?人间竟有这样执着的人?(感动状)佩服,佩服!(激动状)夸娥氏二子听命……
夸娥氏二子:(齐答)在!
天帝:(捋胡须)命你们马上到太行、王屋,背走这两座山。
夸娥氏二子:(拱手施礼)遵命!
第四幕
清晨,愚公家乡。
愚公:(揉着惺忪睡眼)山……山……大山呢?(转身对屋内叫)大山不见了,快来看!
愚公儿孙:(吃惊状)是啊,大山被搬走了……
愚公:(激动状,跑出家门,大喊)大山没了!乡亲们,快来看哪!
(愚公儿孙随其后,其他乡人陆续上场)
愚公:(喊着)看,山搬走了!
众人:(惊讶状)啊?山没有了?
智叟:(张大嘴巴)哦……哦……
众人:(激动、欢呼)大山没有啦!出行道路畅通了!
(此时,响起《愚公移山》歌曲)
名师微点评:
这篇由《愚公移山》改写的四幕话剧,既遵循了原文原意,又进行了合理想象,体现出写作的创新性;人物台词注重口语化、个性化,舞台说明扼要简明,合乎剧本语言的基本要求,能够较好地展现人物形象,算得上不错的课本剧改写。
● 妙笔生花 →
请选取熟悉的课文,如《孔乙己》《变色龙》《石壕吏》等,将其改写成剧本。
要求:(1)合乎剧本写作要求;(2)注意场景和戏剧冲突设置;(3)合理想象,可保留原意,也可拓展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