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春天的迎春

作者: 风林晚

没有春天的迎春0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贾家的四位小姐,构成“原应叹息”的谐音。大姐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所生,后来入宫被封为元妃;迎春是贾赦和妾室所生;探春和元春同父异母,系赵姨娘所生;惜春的父亲是贾敬,母亲不详。前文写过探春,虽是庶出,却富有见识,伶牙俐齿,自尊自强。同是庶出,迎春却软弱无能,逆来顺受,最终被丈夫孙绍祖折磨致死。

虎狼屯于阶陛

黛玉说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贾琏的小厮兴儿说她浑名“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足见她的胆小懦弱,一味退让。迎春以为息事宁人就会换来岁月静好。

迎春的乳母参与赌博被抓,在贾母处,黛玉、探春等为她乳母求情,她不吱一声。其后,乳母的媳妇玉住儿来求她去讨情。迎春的小丫鬟绣桔正和她说攒珠累丝金凤被乳母偷拿去当钱的事。玉住儿便大言不惭地说是暂借回头会还请姑娘去求情,却遭到迎春拒绝和丫鬟的抢白。玉住儿恼羞成怒,污蔑迎春多用了乳母的钱,甚至牵扯到她的继母邢夫人身上。于是迎春就表示不要金凤了,倒是绣桔被气哭了,引来大丫鬟生病的司棋过来一起问玉住儿。迎春自己反成了局外人,劝止不住三人,只管自顾自看《太上感应篇》。

恰好探春、宝钗、黛玉等前来安慰迎春。探春问起,迎春还要掩饰。探春不依,非要辨出个是非曲直,并暗中派人请来了平儿。平儿镇压住了玉住儿,问迎春如何处置。当下迎春只和宝钗阅“感应篇”故事,都不知道探春说了什么。受到下人的欺压,姐妹们帮自己出头,自己竟然置身事外。

迎春给出的意见也很好笑:“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第七十三回)黛玉看不下去,说了开头的那番话。小说没写探春的反应。遇上这样软弱的姐姐,估计探春也无语。

这段话,连用否定词,“没什么法子”“不能”“不去”“不要”等,读起来令人绝望。“没什么法子”,首先就自我否定,处理不了这件事。然后说“不能”为他们讨情,有两层意思:不会为他们的错误埋单,也没有能力去埋单。接着说“不去”苛责,随他们去。然后说东西他们不还就“不要”了。自始至终,都有一种无力感。对乳母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还把处置自己东西的主动权交给对方,完全放弃了自我。她以为这样就可以换来天下太平。她读《太上感应篇》,其实是从道教经典中为自己的“无为”寻找理由,用以安慰自己的软弱无能。殊不知,道教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劝人向善除恶,而不是说任由恶横行。她的善反而带来了恶,是因为无原则的迁就,纵容了乳母之流的肆无忌惮。别人的长驱直入都是自己默许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说,“福祸”确实是自己招来的。如平儿批评玉住儿媳妇不知礼到姑娘房间来,绣桔说这屋里谁爱来就来,说明他们的不尊重由来已久。对于贾府那些“乌眼鸡似的”下人,欺软怕硬是他们的本性。菩萨心肠要和金刚怒目相得益彰才是真正的善良,否则,不争就成了任人践踏的理由。

探春则不同,抄检大观园一回,王善保家的扯她的衣服说连姑娘的身都搜了,她一个耳光扇过去,守住了作为小姐的底线,维护了个人尊严。

相比之下,迎春的懦弱无能令人唏嘘。

重露繁霜压纤梗

迎春的父亲贾赦,荒淫无度,贾母骂他“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一大把年纪还要贾母的丫鬟鸳鸯做小老婆。他从未对迎春表示过关心,唯一做的是为五千两银子将迎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亲手送女儿进火坑。贾母不愿意,贾政也提醒过,但他一意孤行。在这样冷血的父亲眼里,女儿就是抵债的物品。迎春不但没有享受过父爱,还成了父亲行为的受害者,比没父亲还惨。

迎春的生母早逝,继母邢夫人惟贾赦是从,又刻薄寡恩,亲侄女儿来投靠的用度每月还要从惜春这儿抠一两银子(玉住儿媳妇说的以邢夫人为人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本意是为邢夫人分走了她从迎春这儿克扣的收入不平)。迎春的乳母赌钱被抓,她不安慰,反而责骂迎春坏了自己的名声惹人笑话,指责迎春比不上探春的一半。迎春没有从邢夫人这里得到一丁点儿母爱,得到的全是贬低和否定。她的同父异母哥哥贾琏也是缺爱之人,他能给妹妹爱吗?嫂子王熙凤有一次聊起说“二姑娘更不中用”,轻视之情溢于言表。

童年里的迎春就像生活在严寒的冬天,没有温暖和安全可言,只有恐惧和不安,自保成为唯一的选择。迎春一生活得战战兢兢,活得小心翼翼,她的生命里没有春天。

她在众芳中黯然失色。大姐元春贵为皇妃,是整个家族的荣光。三妹探春聪明伶俐,既能写诗也能管家。小妹惜春擅画。表姐妹宝黛更是光芒万丈。她诗艺了了,只奉命写过一首诗实在不敢恭维;她口才平平,在诗社里当副社长只负责限韵,竟然要抓阄。因此,一些重大活动即使没有她,别人也不觉缺少。

这样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处于边缘,在长辈那里也得不到重视。看起来她和探春一样,小时候都在贾母身边,黛玉来后搬到王夫人旁边由李纨照管。但探春聪明伶俐,得到了贾母的重视,王夫人也待她不薄,她也以王夫人的女儿自居。南安太妃来,贾母只令探春出来相见,迎春是姐姐,竟似有如无。这样的忽视应该有很多次。孩子的自我认知是从身边的大人对自己的态度开始的。我们无法苛求贾母和王夫人,毕竟贾母将更多的爱分给了宝玉和黛玉,王夫人又与大房迎春的父母不相亲厚,分给她的爱自然也就有限了。至于她的乳母,只把她当成掠夺的对象。她的生命里缺少支持,缺少底气。

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因为她精神强大到别人没有办法从她那儿拿走任何东西。可迎春不同,她不争是不敢捍卫自己的东西,哪怕探春帮她;她不争是无力挣脱命运的罗网,哪怕也曾哭诉上天的不公。

迎春,是一朵没有春天的花朵。

悦读心分享: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身边有像贾迎春这样胆小懦弱的人吗?你们觉得迎春是该争还是不该争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