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气袭人知昼暖
作者: 枫林晚
大观园里四大金牌丫头,贾母房里的鸳鸯,宝玉房里的袭人,黛玉房里的紫鹃,王熙凤房里的平儿,其中鸳鸯、袭人、紫鹃都是贾母调教的,只有平儿是王熙凤从娘家带来的。上期,我们见识了鸳鸯的风骨,本期我们来认识袭人的丰富。
袭人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这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这是《红楼梦》第三回对袭人的介绍,从珍珠到袭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寓意,痴里仅有纯良和敬业吗?
痴行里的向往
她比宝玉大两岁,既是宝玉的丫头,又像宝玉的母亲,把宝玉照顾得无微不至。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第三十六回)
好一幅夏日午睡图。仙鹤、丫环、宝玉都沉在梦的甜香里。只有袭人守在宝玉身边,一边做针线,一边为宝玉赶虫子。此情此景,是不是母亲对孩子的守护?针线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兜肚一般是给几岁的孩子用的,防止肚子受凉。宝玉都十几岁了,肯定不愿系。为了让他系,袭人故意做的花团锦簇,这是不是母亲对孩子的诱惑?有纱窗,蚊子苍蝇进不来,只有一种花心里的小虫子爬进来,咬到的概率其实很小,但也要预防。窥一斑见全貌,仅凭这处场景,可见袭人时时刻刻把宝玉捧在手心里。
有人说,袭人是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我觉得她把宝玉当成终身的依靠。第三十一回,因为误会被宝玉踢了肋骨,以致吐血,袭人“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她的愿望是成为宝玉的姨娘。为此,除了事无巨细地照料宝玉生活,她还常常利用宝玉对她的依赖,劝宝玉读书应酬。因为,宝玉发达了,她也与有荣焉。所以,她对宝玉的爱,是有条件的。
痴让里的智慧
袭人习惯于忍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李嬷嬷的挑衅。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是宝玉过去的亲近者,不甘心被冷落。第八回,宝玉从宁国府里给晴雯带回来的豆腐皮的包子被李嬷嬷拿去给孙子吃,宝玉来不及喝的枫露茶被李嬷嬷喝了,气得宝玉把茶钟都摔了,嚷着要把李嬷嬷撵出去。面对贾母派人来询问,袭人掩饰是自己倒茶失手摔碎的,还安慰宝玉。为什么袭人不趁机告状呢?
贾家自称诗礼簪缨之族,贾母自己是老人,也非常注重尊重老人家。逢年过节请安的时候,老嬷嬷安排脚凳,年轻媳妇反而站着。奶妈因为喝了小主人的茶就要摔钟撵人不符合贾家的规矩。袭人是贾母培养的人,又是怡红院的责任人,自然不愿事情闹大,显得自己不尊重前辈,不知分寸不懂进退。
如果说李嬷嬷动的是晴雯和宝玉的奶酪,袭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么李嬷嬷动到袭人头上,又如何呢?
第十九回,宝玉不在,袭人被接回家,李嬷嬷又跑来,看见盖碗里装着宝玉专门给袭人留的酥酪,大为不满,丫环越阻止越要吃掉,仿佛吃掉的是宝玉对袭人的重视。二人回来后,不等宝玉发作,袭人忙说前时自己吃了肚子疼,幸亏她吃了,现在自己想吃栗子转移话题。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掉了。因为她拎得清,李嬷嬷已经告老解事出去了,犯不着和她一般见识。但李嬷嬷看不清,长大了的宝玉不需要她这个曾经的奶妈了,她把宝玉的不需要归结为袭人的哄骗,把气撒在袭人身上。第二十回,她赌钱输了,跑到宝玉房里来,恰好袭人感冒发烧吃药蒙着被子出汗,没给她请安,新仇旧恨一起发作,把袭人骂得狗血喷头,连凤姐都惊动了。
人的心胸是被委屈撑大的。作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在受到宝玉青睐的同时,必然受到别人的忌妒甚至怨恨。面对生活的八面来风,以理智驾驭情感,以忍让消灭怨气,低头做事,是非自有公道。李嬷嬷这一闹,反而成全了“贤袭人”的名声。
痴语里的心机
如果因此就觉得袭人是逆来顺受,与世无争,那就错了。大观园表面风花雪月,实则潜流涌动,拈花为剑折草为刀。作为从小在荣国府长大的袭人,在勤勉做事的同时,也善于审时度势,否则,底层出身的她早已折戟沉沙。
第三十四回,宝玉因为金钏儿和戏子蒋玉涵的事被贾政打得皮开肉绽,王夫人传宝玉房里的人到跟前问话。袭人自己去了。临走时,王夫人问她宝玉挨打是不是贾环调唆的。回说不是,是戏子的事。接着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察看王夫人脸色。得到肯定后说宝玉该打,引出王夫人的眼泪,对宝玉不成器的无奈,对宝玉被打的心疼,对自己老无所依的担忧,王夫人郁积的情感得到宣泄,不觉亲近了袭人。在此基础上袭人共情,表达心疼和担忧,恰到好处地表明自己和王夫人站在一起,然后指出宝玉是被人引诱,怨不得他。这样既为宝玉开脱,又为下面建议作铺垫。袭人深谙王夫人的心理,作为溺爱孩子的母亲,孩子的错都是他人的错。蓄势到这里,袭人又欲擒故纵,说有一件事一直想说却不敢说。这一番话完全打开了王夫人的心扉,受到她的高度欣赏。因为袭人出自贾母房里,此前王夫人对她一直持有戒心,如今视为心腹。
然而,当袭人提出让宝玉搬出园子,王夫人还是大惊失色,以为宝玉做了出格的事。袭人一番剖析,入情入理,不针对具体人,只维护宝玉和王夫人,更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放心地把宝玉教给眼前这个见识高心胸阔的贤人。其实,眼前人才是危险的人。后来,赶走晴雯,撵走芳官,一系列事件都与此次谈话有关。袭人成为王夫人的心腹,提前得到准姨娘的待遇,也成功地打击了潜在对手。这次谈话,她不是临场即兴发挥,而是早已深思熟虑,寻找机会表达罢了。
宋代陆游有诗“花气袭人知骤暖”,曹公改成“花气袭人知昼暖”,大有深意。花气袭人,不露声色,无声侵袭。“昼暖”,不是“骤暖”,是经历夜晚的寒冷黑暗。人性是丰富的,不是非黑即白,非冷即暖。
【悦读心分享】
亲爱的同学们,袭人属于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即性格是多面的、丰富的,这也符合生活的真实,你读过的作品中哪些属于“圆形人物”呢,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