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窗,美景如风

作者: 吴培光 贾风飞

【真题再现】

窗是屏障,更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推开窗,美景如风,理想如风,亲情如风,文化如风……缕缕清风,徐徐吹来,丰盈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成长。

请以“推窗风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文题解读】

2022年济南市的中考作文题很有新意,由生活场景中的“窗”与“风”来设计,写作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题眼,认真审题

这个作文题目分为两部分:“推窗”和“风来”,审题时应注意前后两个短语的因果关系。“推”是因,要写出“推”前后的情感变化或认知变化;“来”是果,是和“推窗”有直接关联的另一种全新境界,要描绘出“来”时的画面细节和触情瞬间。这两个动词,决定了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同时,还要考虑“窗”和“风”这两个名词的比喻义与双关义。“窗”既指现实之窗,如家里的窗、学校的窗等,还有它的深层含义,如成长路上的选择与困惑,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与隔阂,家乡故土的保守与固执,传统文化的怠慢与冷落;同理,“风”既指自然之风,同时也有着它的深层含义,如一份扑面而来的温馨与感动,一股油然而生的自信与力量等。这两个名词,决定了文章的选材和立意。

二、巧妙构思,选好文体

写作时,“推窗”之前的铺垫部分要进行背景的交代,不宜写太多;“推窗”之后是写作的中心内容,要写出与“推窗”前的情感变化或认知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文章的主题。“风来”是考生所见或所想的内容,是整篇文章的中心画面,因此需要对“风来”的场景进行细致的描写。总之,既要把“推窗”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描写出来,又要挖掘“风来”的具体内涵,既要有形象的生动刻画描写,又要有深刻透彻的议论抒情。

这个题目从文体选择上说,记叙文和散文是最佳选择。写记叙文更容易让考生联系平时的生活积累,当然也可以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结合具体的情境导入,然后产生联想,最后自然就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或者境界提升。

三、善于联想,精选材料

这个作文题目没有限定主语,也没有限定具体情境的地点状语。考生要充分理解题目含义,并运用发散思维去联想,去精选材料。“推窗”可以是选择、方向、道路、付出、感恩……“风来”可以是成功、乡思、亲情、收获、信心、惊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可以选取体现个人与当前新时代结合的主题材料,把“推窗”的动机和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比如疫情中展现出的大爱情怀,“风来”则是结合自身的感悟将主题进行升华,比如感悟祖国的强大、人民素质的提高等,可以升华为一种民族自信感的表达。

2.可以选取体现个人与自我关系的主题材料。“推窗”之前必然有禁闭于窗内的“黑暗”,“风来”之前必然有风未到达时的闷热难耐,考生可以联系自身成长、理想追求过程中突破险阻、柳暗花明的经历进行抒写。

3.可以选取体现个人与自然关系的题材。从这一角度来写就要充分思考“推窗风来”中的象征意义,从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露一雨中去进行思考和感悟,“推窗”是一个动作,我们从自然中拾取这一动作的触发点,可以打破阻碍和僵局,以获得“风来”的新境界。

【考场佳作】

推窗风来

济南一考生

推开窗户,微风送来缕缕炊烟,飘进了我的记忆里,荡起了美丽的涟漪。

丝毫没有准备,就这样被感染了。心里酸酸的。真真切切地浮现在眼前的,是心灵深处缠绵柔情的景啊!像浅浅的乡愁,缓缓地升腾,牵动我心里的故事。

打开心窗——

多少回,霞云满天的时候,在徐徐的微风中,和伙伴们玩耍,听比自己还淘气的回声,全然不顾母亲焦急的呼喊。

打开心窗——

多少回,夕阳西下的时候,背着书包穿过林荫小道,欣赏着一幅风景画——明镜般的河水逗引夕阳。水,一半翡翠般绿,一半玛瑙般红。橙黄的夕阳,像熟透的橘子。整个小村庄雾蒙蒙的。

打开心窗——

多少回,点点灯火的时候,袅袅炊烟升起。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晚风,传得很远,很远。我们追随着,欢快地跑进温暖的家中,享受香喷喷的晚饭。

落日的余晖,渐渐地淡了,淡了……云散了,雾起了。而此刻,炊烟成了傍晚最别致的风景。飘散着,缠绵,诗意。浅浅的惆怅,淡淡的离别。

袅袅飘散着的,本来就是一个多情的梦啊!

不知不觉的,我对那个缓缓消散、转瞬即逝的东西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感情,总能让我怦然心动,浮想万千。

或许,人就是这样多愁善感吧!或许,炊烟就是这样多情,这样缠绵吧!

自此,那个梦境便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了,成为我的寄托,我心的依靠。晚风温情地掀起小镇的一页页历史,万家灯火陆陆续续地亮了起来。炊烟消散了,天色暗了。村庄宁静得可爱。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欢喜地围绕在桌前。

月亮悄悄地爬上树梢,星星也不闹了,夜很深,很美。朦胧中,我仿佛又听到了母亲亲切的呼唤,袅袅炊烟弥漫着的村庄,夕阳下母亲的身影历历在目!

推窗,风来,难忘故乡的容颜,难忘多情的炊烟!

【点评】

文章紧扣题目,虚实结合。推开窗户,看到炊烟,勾起回忆,于是打开了心窗,看到了袅袅炊烟弥漫着的村庄,看到了夕阳下母亲的身影……小作者营造了一个安静平和的乡村意象,袅袅炊烟的意象不但美,而且富有生活气息。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诗意,句式丰富,长短句相结合。文末直抒胸臆,简洁利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