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梦境,如诗如画
作者: 欧阳艳
【光影聚焦台】
沦为俘虏的宋徽宗赵佶已经在北境之地生活了4年,生活的寒苦让他总忆起千里之外的中原城市开封。那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他在那里生活了45年。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他竭力想忘记过去,但每每不经意地回首,就会让他神伤。他想念他的故乡,想念那些如梦幻一般的美好,曾经他神游在浪漫的艺术世界里,想象和创造出各种美的事物,尽情挥洒精彩,飞扬一生。
【华夏透视镜】
只此青绿
赵佶想要把所见所想的一切美好,都绘成图画,传于后世。他设立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招收了一批隐藏于民间的英才。其中有一个十多岁的青年画师,他叫王希孟。在此期间,他多次向皇帝献画,虽然赵佶对他的绘画水平并不太满意,但念其勤奋刻苦与坚持不懈,认为其尚有慧根,决定亲自加以指点。赵佶希望王希孟绘制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画作,在这幅画中既要有北方山水的雄奇巍峨,浩荡无边;也要有江南仙境般的云雾溟蒙,小桥流水;更要有人在画中游。这幅画还应该有音乐般的动人旋律,以及世人不曾领略过的色彩。那是赵佶想象中的大宋气象。并没有经过太久的等待,半年后,王希孟的这幅12米长的巨作《千里江山图》完成了。
【师者透视】
因为机缘巧合,王希孟一跃成为天子门生。赵佶发现了王希孟的天赋,王希孟听懂了赵佶的梦想,历史给了这对师徒成就梦想的机会。赵佶传授给王希孟的不仅仅是笔墨技法,更是将他清晰的艺术主张,他的审美与态度,他的眼界与追求完全传授给这位学生。而王希孟则用天才般的领悟力,充沛的雄心和笔力,用自己的青春完成了这惊世之作,来回报赏识他的君王。
【语录之光】
这天赐的青绿两色并不是对真实山水的简单描摹,这是王希孟充满精气神的青春,更是赵佶心中的无限江山,跨越千年,依然美得光芒万丈。它是献给一个时代的,又是万古长存的。
传奇画卷
一天,翰林画院中一个名叫张择端的学生,呈上一幅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卷。这幅长528厘米,宽24.5厘米的绢本长卷,用墨线勾描,精准绘制了清明时节开封汴河两岸的热闹景象。徐徐展开画卷,生动的气息迎面而来,沿着水路从郊野进京,河道船舶,街巷客栈,茶寮酒肆,各行各业忙碌的人,活泼的生活,甚至连风在河里吹起了一道波纹,都被精工细笔一一呈现。但是这幅传奇画卷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赵佶的赏识,或许是因为画中场景于他而言太过寻常,并不新鲜,或许是画中少了他所钟爱的高远意境,也或许是单调的墨色不如青绿色那么漂亮。
【师者透视】
后世将《清明上河图》奉为神作,认为它高简苍劲,超妙入神。画家张择端耗尽一生心血,将宋代的样貌永远留存在画卷中。但与同为翰林画院学生的王希孟相比,张择端并没有那么幸运,他没有得到君王赵佶的赏识,《清明上河图》完成后不久,张择端就病逝了。人生际遇无常,但岁月却最公平,经时光洗濯,精品必将熠熠生辉。
【语录之光】
后人得以从《清明上河图》中观察到历史的细节,品读出当时的文化,感受到人的精神气质。绘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时代留给后世最直接的印记。
烟雨天青
赵佶对于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受力,据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大雨刚毕,天际出现一抹从未见过的色彩,美得动人心魄。睡醒后他下旨命令工匠烧制一件瓷器,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拥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颜色。赵佶为这个颜色取名为天青色。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交付给了河南汝州的匠人。赵佶如愿以偿,还有意外的惊喜。没有任何纹饰的瓷器表面布满细微的裂纹,这些裂纹交织叠错如同花瓣一般散开,于是裂纹成了花纹,无声的器物仿佛有了生命,有了变幻无穷的绽放以及绽放时的声响,本是烧制过程中无意的缺陷,却变成了无法复制的美。
【师者透视】
艺术之美需要创造,更需等待机缘。汝窑上那抹惊艳的天青色源于赵佶梦中见到的“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颜色,源于汝州匠人烟雨天气中耐心等待那窑中美妙的裂变。当赵佶见到这美得不可方物的天青色时,他脸上绽放的笑颜像极了那瓷器上叠错绽放的花纹,那种为美而陶醉的神采让人痴迷。
【语录之光】
一生执着于美的赵佶,亲历了漂亮的大宋,见到了漂亮的大作,写出了漂亮的瘦金体,烧制出了不可方物的天青色,或许他真的可算是“天下一人”了。只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眼前的一切如瓷器般精致,也如瓷器般脆弱。
【少年瞭望角】
如梦·忆宋
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 唐静雪
翻开中国厚重的历史,宋朝,简而言之四个字:积贫积弱!但宋朝的文化艺术登峰造极,于那些文人骚客,就似一场幻境,美好而让人沉醉。
北宋末年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昏庸无能的皇帝,不断沦丧的国土以及腐朽衰落的王朝。他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不爱江山爱丹青的宋徽宗赵佶。赵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发现美的眼睛。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北宋的江山在他的手中逐渐走向衰亡。在历史上,赵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他在文化艺术上的造诣之高,使他绝对称得上是艺术皇帝。
抛开北方连绵的烽烟,将目光投向宋朝的文化,大宋似乎又不是那么不堪。由于皇帝的重文轻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宋的繁华在勾栏瓦肆、灯火如昼的夜市中尽显无疑。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绝美青绿,到《清明上河图》里的惊鸿一瞥,再到汝窑烈火中诞生的那一抹不可方物的天青色,宋就像历代王朝中一颗璀璨明珠,光芒万丈。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宋徽宗赵佶的精心雕琢,他功不可没。北宋灭亡,但积淀的百年古韵,虽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但仍散发出璀璨光芒,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生根发芽。
有人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就是一场如梦幻境,于每个宋人都是一种绝美的渴求。当梦方醒,昔日的繁华在铁骑下散去,那繁华包裹着的文明始终屹立,那个时代的文化精髓也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