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烦闷中的青年朋友
作者: 朱光潜
经典赏读
朋友们:
我常接到青年朋友的信,陈诉他们的烦闷,说自己不能有成就,有理想不能实现,完全是因为环境恶劣。这种心理未尝不可原谅,但究竟是怯懦懒怠的表现。一个人对于自己须负责任,自己不肯对自己负责任,把一切错都推诿到环境:正犹如中国民族现在不能自拔于贫弱,一味委过于外国的富强一样,都是懦夫的举动。
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有自信力和奋斗的决心,无论环境如何困难,总可以打出一条生路来。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当兵出身,由小兵而升书记,每月只赚得三元五元钱的口粮,维持他的简单生活,但他有自信力,有奋斗的决心,在誊写公文之暇看书写作,孜孜不辍,现在已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小说家——沈从文先生。此外我还可以举许多实例,诸位自己也可以想出许多例子来证明一个人如果肯奋斗,就一定可以打出一条生路,环境不是绝对不可征服的。
我们中国人向来有一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在这个紧急关头,我希望每个中国青年都记着这句话。个人不放弃他的自信力和奋斗的决心,全民族不放弃它的自信力和奋斗的决心,都脚踏实地做下去,前途绝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黑暗。
人总要有志气,不过“志”字也容易引起误解。没有长翅膀想飞,没有学过军事学、当过兵、打过仗而想将来做大元帅,没有循序渐进地学加、减、乘、除、比例、开方而想将来做算学上的发明家,那不是立“志”而是发狂妄的空想。“志”字的意义原来很混,它可以解作“意志”或“决心”(will),可以解作“愿望”(wish),也可以解作“目的”(purpose),即古训所谓“心之所之”。一般青年心目中的“志”,往往全是“愿望”,而“有志者事竟成”一句话中的“志”应该是兼含“意志”和“目的”二义。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的路,下坚忍不拔的“决心”向那条路去走,不达“目的”不止,这才是“立志”的真正定义。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赏析
此文是朱光潜先生针对青年向他倾吐烦闷所写的一封回信。信中,睿智的朱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年思想怯懦懈怠的根本原因,是其对“志”有错误的认知:青年心目中的“志”只理解为“愿望”,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止的决心。愿望与现实冲突,便会产生烦恼。此文便是青年人难得的针砭,朱光潜先生希望青年人能自知,度德量力,立志笃行。这封书信也给当下烦闷的青年人开了一剂救济的思想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