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志气,更要能争气

作者: 艾畅

青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不仅要有志气,更要能争气。

26岁的邓稼先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的9天,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道路。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甘于人后的他有志于填补中国在核物理领域的空白。硬件设施落后,他便带着一批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他便扎根戈壁8年,冒着酷暑严寒,现场指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没有精密的计算仪器,他便带领同事用算盘一日三班地计算,常常为演算一个数据,反复验证,长达一年之久……他排除万难也要实现志向的决心和勇气,换来了我国氢弹、原子弹的相继爆炸成功,中国也成为世界上两弹研制成功时间最短的国家。

年轻的邓稼先将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核物理事业,他隐姓埋名,用青春之志,让我们感受到了汗水浇灌出的花朵的灿烂,让我们为中国跻身大国之列而扬眉吐气。

“世纪人民代表”申纪兰25岁嫁到“旱涝连连,人见人愁”的西沟,就萌发了“改造西沟,造福西沟”的愿望。初入西沟,不服输的她不甘于被“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的观念束缚,主动发动妇女下地干活,和男人比赛挑担子、挣工分,她不服输、不示弱,“要为妇女争口气”的朴素想法推动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实施;灾荒年代,西沟光山秃岭乱石沟,申纪兰不畏其难,带着小脚女人们,背着松籽在石缝里开沟点籽,年复一年,给西沟村建了座4000万的“绿色银行”;改革开放初期,一心想带领西沟村致富的她四处筹资金、采原料、引技术,一个个现代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沟村冒了出来……最终,西沟人民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绿色西沟、特色产业”的发家致富之路。

青黛色的群山里,荡漾着她的青春和她的汗水。她怀揣着梦想,坚定前行,凭着那股子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唱响了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不同凡响的青春之歌。

无论是邓稼先,还是申纪兰,他们在青年时代立下高远志向后,并未纸上谈兵、空喊口号,而是以志向为帆,以奋斗为桨,踏实干事,攻坚克难,用青春实现理想。

青春的我们要有志气,更要能争气。如此,正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我们便可辟成平地;遇见旷野,我们便可栽种树木;遇见沙漠,我们便可开掘井泉。望青春的我们也能不负来路,伴着志向的指引,奔赴黎明。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道实验学校】

点评

作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开篇先提出论点“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不仅要有志气,更要能争气”。然后分别列举邓稼先坚守戈壁、研制两弹和申纪兰艰苦奋斗、改造西沟的例子进行论证,并用归纳法归纳二者的共性,揭示论点。最后总结升华,突出了青年“有志气,能争气”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

上一篇: 致烦闷中的青年朋友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