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

作者: 王姝丹

陶器0

虽不像苏轼的“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那样有意境,小孩子对泥巴的喜爱大抵是爱玩的天性吧。在家里闲得挠墙的小孩子,给他一块泥土,他便能玩上一天,尽管大人们觉得孩子玩泥巴会把衣服弄得很脏,但架不住孩子们喜欢。我小时候喜欢用泥巴捏碗,长大了便是喜欢陶器。虽然木质的碗、铁质的盆也是喜爱的,但在器具中,我始终对陶器情有独钟。

记得那时,幼儿园里有一块土地,土质很硬,我常常蹲在那里,用我的筛网与纱裙,筛出细腻的泥土粒。那泥土总是泛着一股清香,虽不如花香那样吸引人,却实有另一种朴实的香味,在我嗅来也是“鲜美”的。再给那些细腻的泥土加上水,用手捏出一个个泥碗,第二天干了,泥碗变得发硬,我便把它们一个个摆放在家里的架子上,好似真有那古朴的陶碗味道了。

长大后,我对拉坯产生了兴趣。转盘上的陶泥快速转动着,我的手慢慢地在那块泥巴上按压,抚摸,一快一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对这种缓慢的“运动”很享受。旋转的泥坯尽在我的掌控之中,一个又一个,我创造出了各种造型,它们被放在圆圆的盘上,虽不怎么整齐,大大小小地凌乱堆放着,却有一种独特的成就感。

我的思绪被拉回一万多年前,那时灰陶已横空出世。宋代初期,陶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远近闻名的“五大窑”也应运而生。诗人对“五大窑”的描写也极多,有人曾这样形容越窑的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那时的陶,是达官贵人的专属品,它曾是权力的象征。而在工业化的今天,家家户户都用着各式各样美丽的陶器。陶器,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呼儿烹茶酌白酒,陶器自称藿与藜。”陶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手工艺的记忆,也勾连着我儿时美好的回忆。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点评

陶器历史悠久,它古老而纯粹,高雅而朴素;它贯穿古今,连接东西,是承载人类共同审美的艺术品。习作以陶器为线索,小作者从儿时捏泥碗写起,到长大后爱好手作陶器,再到深究陶器的前世今生,这种对历史文化的喜爱、自发的传承,是作为华夏优秀儿女的应有之义。习作多处诗句的引用,也引发了读者的思古之幽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