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多元,层次丰富
作者: 刘娟范本呈现
遇(节选)
◎张晓风
菲律宾机场意外地热,虽然,据说七月并不是他们最热的月份。房顶又低得像要压到人的头上来,海关的手续毫无头绪,已经一个钟头过去了。
小女儿吵着要喝水,我心里焦烦得要命,明明没几个旅客,怎么就是搞不完。我牵着她四处走动,走到一个关卡,我不知道能不能贸然过去,只呆呆地站着。
忽然,有一个皮肤黝黑、身穿镂花白衬衫的男人,提着个007的皮包穿过关卡,颈上一串茉莉花环。看他样子不像是中国人。
茉莉花是菲律宾的国花,串成儿臂粗的花环白盈盈的一大嘟噜,让人分不出来是由于花太白,白出香味来了,还是香太浓,浓得凝结成白色了。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如何总霸道的觉得茉莉花是中国的,生长在一切前庭后院,插在母亲鬓边,别在外婆衣襟上,唱在儿歌里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我搀着小女儿的手,凝望着那花串,一时也忘了溜出来是干什么的。机场不见了,人不见了,天地间只剩那一大串花,清凉的茉莉花。
“好漂亮的花!”
我不自觉地脱口而出。用的是中文,反正四面都是菲律宾人,没有人会听懂我在喃喃些什么。
但是,那戴花环的男人忽然停住脚,回头看我,他显然是听懂了。他走到我面前,放下皮包,取下花环,说:“送给你吧!”
我愕然,他说中国话,他竟是中国人,我正惊诧不知所措的时候,花环已经套到我的颈上来了。
我来不及地道了一声谢,正惊疑间,那人已经走远了。小女儿兴奋地乱叫:“妈妈,那个人怎么那么好,他怎么会送你花的呀?”
更兴奋的当然是我,由于被一堆光璨晶射的白花围住,我忽然自觉尊贵起来,自觉华美起来。
我飞快地跑回同伴那里去,手续仍然没办好,我急着要告诉别人,愈急愈说不清楚,大家都半信半疑以为我开玩笑。
“妈妈,那个人怎么那么好,他怎么会送你花的呀?”小女儿仍然誓不甘休地问。
我不知道,只知道颈间胸前确实有一片高密度的花丛,那人究竟是感动于乍听到的久违的乡音,还是简单地想“宝剑赠英雄”,把花环送给赏花人?还是在我们母女携手处看到某种曾经熟悉的眼神?我不知道,他已经匆匆走远了,我甚至不记得他的面目,只记得他温和的笑容,以及非常白非常白的白衫。
今年夏天,当我在南部小城母亲的花圃里摘弄成把的茉莉,我会想起去夏我曾偶遇到一个人,一串花,以及魂梦里那圈不凋的芳香。
(选自《视野》,有删改)
技法提炼
1.人称视角:第一人称。写作时要注意人称视角的选取,第一人称视角适合用于情感细腻、个人化的叙述。通过“我”的视角,可以直接传达主人公或作者内心的感受,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如《遇》一文,以第一人称“我”叙述,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思绪,与作者一同经历意外收获茉莉花的场景。作者通过“我”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生命中的遇见,使得文章充满了真实感和代入感。
不同的人称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因此不同的写作目的也需要选用不同的人称视角。第一人称适合个人化、情感细腻丰富的叙述;第二人称适合互动性和实验性强的文章;第三人称适合角色驱动和叙事宏大或历史背景复杂的故事;多重不同视角适合复杂情节和多重主题的中(长)篇叙述。选择适合的写作人称视角能够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情感深度,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文章主题和情感。
2.象征视角:以小见大。写作时,可以尝试把内容宽泛的题目具象到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泛或虚化的题目找一个小的突破口,使读者借“咫尺”而见“千里”。如《遇》一文,茉莉花事件本身是一个相对小的场景:作者在菲律宾机场因一句乡音而意外获得茉莉花环。但作者却通过这一事件,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温情和善意的珍视。这些深刻的内涵使文章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展现出宏大的思想境界。
3.结构视角:五笔技法。为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可采用五笔技法:轻点一笔、交代一笔、巧折一笔、重描一笔、深化一笔。如《遇》一文中,文章巧妙地运用了“五笔”结构技法。轻点一笔:开头点出茉莉花的存在;交代一笔:交代茉莉花在菲律宾的特殊意义;巧折一笔:通过对话、内心活动及收获花环的事件增加转折;重描一笔:通过动作和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喜悦;深化一笔:结尾处借回忆和联想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感慨。
学以致用
冬日晨曦中的慢跑
◎尧若溪
在冬日微曦的温柔拥抱中,父亲与我踏上了河畔的小径,空气中透着寒意,却也清新宜人。在这个平和的早晨,我们决定共度一段宁静的时光,用一场慢跑来迎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轻装简行,我们踏着霜花点缀的小径,步履轻盈而坚定。父亲在前引路,每一步都彰显着岁月磨砺出的沉着与坚毅;我紧随其后,努力追随他的步伐,心中涌动着对父亲那份不屈不挠精神的崇敬。
河畔景致在晨光的抚摸下愈发迷人,干枯的枝条挂满霜的结晶,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熠熠生辉。时有早起的鸟儿掠过波光粼粼的河面,留下一串悠扬的鸣叫,为这宁静的早晨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跑动间,父亲不时回头,眼神中流露出鼓励与期待。我们虽不多言,但彼此间的默契与理解无需言语。我深吸一口冬日的空气,感受着那特有的清新与纯净,仿佛连心灵都被这份宁静洗涤。
途中,我们邂逅了一位同样在晨练的老人,他笑容可掬,步履轻快。父亲主动与他攀谈,两人的交流简短而热诚,这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让我感慨,即便在匆忙的世界里,依旧有着纯真的情感。
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我们的慢跑也渐入尾声。停下脚步,我与父亲静立于河畔,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父亲轻拍我的肩膀,那动作里满是鼓励与期望,仿佛在告诉我,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坚持,无论前路如何,都能走出自己的辉煌。
这场冬日晨曦中的慢跑,不仅让我体验到运动的欢愉与自由,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是多么珍贵与美好。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会铭记这份温馨与感动,让它们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支柱。
【江西南丰县第二中学】
●点评
习作围绕“冬日晨曦中的慢跑”展开,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叙述详略得当。全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娓娓道来,给人以平和之感。通过慢跑时“我”与父亲之间无声的默契来展现父女亲情,通过父亲与老人之间的简短交谈来展现社会人情之纯真,以小见大,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