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观察

作者: 林海

主题导语

当牛顿凝视下落的苹果,当法布尔蹲守在荒石园,当刘亮程在新疆的戈壁滩上追随蚂蚁的足迹,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便开启了新维度。正如《昆虫记》作者法布尔所说:“在田野里,我发现了科学的美。”观察,教会我们在混沌中建立秩序,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流动的时光里雕刻生活的诗意。

经典赏读

走向虫子

◎刘亮程

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踩上去痒痒的。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然后再走。我看得可笑。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再走一小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滑,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

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走向手心的路。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一次我看见一只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蜣螂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儿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儿,粪蛋有可能再滚下去。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蜣螂把它弄到哪。我朝四周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是蜣螂的家,是左边那棵草底下,还是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不清楚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啥去处。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去。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很多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

我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

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干虫。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忙。没成想它生气了,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再搬到土块那边去。

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只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为它要搬回家去。也许都不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儿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赏析

文章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间的误解与距离。作者通过对虫子、蜣螂和蚂蚁的描写,反思了人类自以为是的视角和局限性;通过观察微小生命的行为,揭示了人类在一些自然问题面前的无力和盲目,而这种“误读”也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反思。全文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引发读者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佳作风采

闹 闹

◎张铭芮

一只小猫静静地蹲在窗台上,阳光洒在它洁白的毛发上。它的眼睛紧盯飞过的鸟儿,偶尔伸爪试图抓住影像,每一步都显得小心而优雅。

两年前的一天,哥哥把它送给了我。刚到家时,我觉得它很弱小,忍不住想守护它。

它依赖我,我给它取名“闹闹”。闹闹总会抬头看着我,仿佛在问:“你会一直在我身边吗?”每当这时,我都会轻轻抚摸它的头,任由它蹭着我的手,发出满足的呼噜声,仿佛自己就是它唯一的依靠。

然而,事情并不如我所愿。由于姥爷对猫毛过敏,家里决定把它送到乡下的亲戚家。临别时,闹闹的眼里泛起泪光,我也不住地流着泪。亲戚对它很好,买了它最喜欢的食物,还为它修建了一个小窝。院子里有两只野猫,亲戚偶尔会给它们食物,可闹闹的到来打破了院子里原本的宁静。

有一次,它和野猫打架,骨折了,亲戚为它花了一千多元医治。但伤好后,它并没有远离那些野猫,而是彻底和它们“厮混”在一起,不再回家。我担心它的安危,决定去找它。

那是一个秋夜,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前往乡下,带着它最爱的罐头,站在空旷的田野里呼唤它。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风声和远处的猫叫声回应。终于,它出现在黑暗中,身后跟着两个同伴。它的眼神不再稚嫩,周身散发着野性。它闻了闻我,才开始低头吃东西。

风中传来一阵熟悉的呼噜声,我伸手去摸它的脑袋,它却轻巧地避开了。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了,它也不再需要我。吃完后,它看了我们一眼,转身消失在夜色里,仿佛我们从未在它的世界里出现过。

那一刻,我心中五味杂陈。曾经依偎在我怀里的闹闹,如今竟和我如此生疏。我曾以为自己对于它是最重要的存在,不曾想风餐露宿的荒野,才是它心之所向的归处。

后来,我又养了一只猫,叫小黑。它像闹闹一样陪着我、依赖我。但每次抚摸小黑时,我的心中总有一种陌生的情感,我知道,是那段与闹闹相处的经历,拉开了我和小黑之间的距离。

有时,我会想,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常态。每段感情的消逝,都是新的开始。我曾以为能永远守护它,却忘记了它也有自己的路要走,而我,终究无法替代它做选择。

【河北秦皇岛市第七中学】

●点评

作文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变迁。小作者通过对猫咪行为的精准描写,揭示了宠物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描写,如猫咪吃罐头时的举动,以及它与主人关系的疏远,成功传达了情感的变化与无常。习作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深刻反映了人与动物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