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之韵
作者: 张楚钰生于岭南,长于岭南,于我而言,岭南是归宿,是吾心之安处。
粤音·悦音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这是儿时奶奶常在我耳边唱起的粤语民谣。从那时起,粤语民谣便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绽放出的,是对家人的牵念。后来,我去外地念书,与奶奶只能依靠电话线来互道近况。“乖孙啊,嫲嫲挂住你!”电话那头的声音和着收音机里刺啦作响的粤曲,道出深深的牵挂。
一方粤音养一方人。岭南人家,就是这样说着粤语,听着粤曲,串联起所有的情怀。朴实婉转的粤音被揉进细碎的生活里,平平淡淡,最经得住考验;被融进岭南文化中,简简单单,能造就一方水土的温暖。
粤艺·悦意
民间有言:“石湾陶,景德瓷”。走进石湾镇,那镇中蕴藏的陶艺,是岭南的灵与土。
进入一家陈列着许多陶塑品的店铺,店主是一位从事陶艺工作多年的匠人。经他邀请,我们去到了他平时制陶的工作间。“土从大山里走来,从日夜不息的水碓上走来,经过沉淀、堆砌、雕琢、上釉,与焚朽崔新的烈焰共舞。”只见匠人将一块陶土送进火中灼烧数时,取出,待冷却后,将松软的陶土揉搓、塑形,再用细棒和泥塑刀进行细刻,线条交错,陶痕纵横,工具与陶土碰撞,指尖与陶塑共舞,一件陶塑作品问世。
匠人说,他对陶艺始于兴趣,忠于坚守,如今陶艺于他已不可或缺。可惜在这发展迅速的时代,陶艺似乎脱轨了,可他仍愿意坚守,不想这门手艺失传。匠人的经历也是很多传统手艺者的缩影,他们的精神让岭南手艺璀璨发光,岭南之地也因此不失生机。
粤筑·悦铸
有形的建筑承载了一座城市厚重的回忆,无形的回忆赋予了建筑特殊的韵味。
行走在骑楼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跨越百年。单车叮铃铃作响,古稀老人在屋檐下扇风,看孩童互相嬉闹、玩耍……岭南骑楼,满含烟火气,阳光任意地洒落在街道,荔枝湾水波粼粼,人们围坐桌前,饮清茶,品清汤,可谓“清茶等风也等你”。
这是骑楼,是片片砖瓦的汇聚,是西关的生活气。赏一遍粤式建筑,悟一番岭南生活,寻得人间烟火气,寻得喜悦铸人心。粤筑,悦铸,岭南之韵永驻。
岭南之韵,存于心间,是对故土的牵念,是对文化的传承,是对生活的向往,是吾心之归处。
●点评
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岭南的方言民谣、陶艺匠心与骑楼建筑串联。全文语言凝练雅致,既有诗意表达,又有白描手法;既有“月光光”的口语化童谣,又有“焚朽崔新”的文言词汇。雅俗交融的语言,恰如岭南文化的包容性特质,形成了独特的文本韵律。
【作者系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学生,指导老师: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