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绿色中国

作者: 赵宸旭

茫茫大漠,横无际涯。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不少这样的荒漠。每年,沙尘暴侵袭北方,层层堆叠,尘土飞扬,了无生气。城市内飞扬的沙尘不仅污染了空气,更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看到这扬尘漫天的景象,我眼中的绿色中国,此刻,化作虚无缥缈的梦幻之城。

在一片黄土中,有零星的小点在缓慢移动。原来是几个戴着斗笠的人,他们扛着树苗,举着铁锹,在沙土中挖坑,让一棵棵树苗扎入黄土。但是,仅靠几棵树苗是抵挡不住沙尘的,它们的树枝被大风折断,裹挟到天上盘旋。可树苗的根系早已深深扎于荒漠。于是,越来越多的小点,现身于茫茫沙地。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团结,从笨重的锄头到高效的机械化。塞罕坝的荒漠上增添了翠绿奇迹,毛乌素的沙土被植被牢牢锁住,黄土高原这块不毛之地也重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焕发生机。

看到这枝繁叶茂的景象,我眼中的绿色中国,此刻,化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理想家园。

回溯过去,一代代治沙人为了生态环境,为了美好生活,发扬实干精神、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在贫瘠之地开拓绿色版图,用汗水与坚韧诠释了“人进沙退”的伟大誓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一代代人肩负着绿色环保的使命,一代代人延续着生态守护的担当。我们也许无法知晓他们的姓名,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年暑假,在北京旅行时,我发现北方地区的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清新的空气是生命的滋养剂,澄澈的蓝天是健康生活的底色,葱郁的树木宛如城市的守护者。人们得以见证绿色交通带来的改变,尽情享受洁净空气带来的愉悦,陶醉于满眼翠绿带来的安逸,我们一步步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寻找生命最初的本真。

看到这天朗气清的景象,我眼中的绿色中国,此刻,化作生态先行、绿色发展的大美中国。

●点评

通读习作,读者仿佛和小作者一起走进了一幅生态发展图。由黄沙漫天到绿树重重,由荒凉无际到生机勃勃,这是一代代治沙人的辛勤付出。习作在表达主题上很有技巧,在开头、中间、结尾用句式相同的句子反复凸显主题,先抑后扬,用意巧妙,最后将主旨落在生态先行的大国担当上,体现了小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与宏大的视野。

【作者系广东佛山市实验学校学生,指导老师:梁丽英】

上一篇: 风雨吟
下一篇: 描写细腻,传神动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