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细腻,传神动人

作者: 严达鹏

范本呈现

冬 天

◎汪曾祺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了一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用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三家”。“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不知道为什么叫作“逍遥”。

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蜡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蜡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舂粉子。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

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选自《万物有趣》,有删改)

技法提炼

1.主题明确,描写细腻

这篇文章通过对冬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冬日生活中的温暖与情趣,传递出恬淡而美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在描写冬天的寒冷时写道,“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连用两个“冰凉”把冬天的冷生活化地描绘出来,让人不禁读到这些文字就能感受到一丝寒意。

2.景物描写,点缀主题

作者细致刻画了冬天的场景。通过景物描写的点缀,凸显出冬日生活中的温情。文中描写了明黄色的蜡梅、鲜红的天竺果和白雪,采用不同的颜色突出冬天的美好:明黄、鲜红、白,三种颜色相互点缀,相互映衬,为单调的冬天赋予了色彩。同时也在冬天的沉寂中突出了一份生机勃勃,通过鲜明的对比写“活”了冬天的美。

3.动作描写,烘托主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冬天更添无穷的乐趣。作者讲述了“逍遥”的游戏规则,还描述了“踩碓”。这里使用了动作描写,还使用了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踩碓的过程,颇富生活趣味。两段关于游戏的描写使冬天的生活更加充满欢乐。

4.语言细节,升华主题

文章以质朴的文字描绘生活细节,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最后说道“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搓圆子”,作者把“舂粉子”放在文末,就是因为“舂粉子,就快过年了”,给予人们憧憬与希望,把文章的主题在最后进行了升华。

学以致用

棕树礼赞

◎翁沛滢

在岭南这片温润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最为敬仰的,莫过于那坚韧不拔的棕树,它们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姿态屹立于风雨之中,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赞歌。

初见棕树,或许并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它们往直、往深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或是岩石缝隙中,环境恶劣,令人难以想象。那干瘦的枝干,密布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道裂纹都在诉说着生存的艰辛。棕树的叶片虽宽大而厚实,却也因缺乏足够的滋养而显得黯淡无光,这样的外表,真的让人很难将其与美字相连。

然而,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棕树,却蕴藏着无尽的生命力与坚韧的精神。它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雨雪,始终以一种顽强的姿态,向上生长,向阳而生。棕树就像一位不屈的战士,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绝不低头,永不言败。它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伟大。

走进细看,棕树的外形独具特色,自有一番风情。棕树的树干粗壮有力,叶片宽大厚实,象征着岭南人民的宽厚与朴实。与那些珍贵的金丝楠木相比,或许棕树没有那般华丽与高贵,但它们却拥有更加质朴、更加坚韧的品质。金丝楠木经精心雕琢,化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供人赏识;而棕树则以其坚实的身躯,为岭南的大地遮风挡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和舒适。

岭南人民不正如这棕树一般吗?他们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他们朴实无华,却拥有最为坚定的信念与追求。他们如同棕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贡献着光和热,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着生命的价值。棕树,是岭南人民的象征,更是他们精神的写照。

抬头凝望那一棵棵棕树,我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愿我们都能像棕树一样,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永葆坚韧与不屈,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广东惠东县西枝江中学】

●点评

习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岭南棕树的品质,通过“初见”与“走进细看”的两次观察,刻画出棕树顽强的生命力与坚韧的精神。小作者从树干到叶片的细致描写、深邃思考,然后联想到岭南人民,由树及人,将棕树象征为岭南人民,深入主题,最后再升华主旨,起到了卒章显志的效果。

上一篇: 我眼中的绿色中国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