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旧,那样新

作者: 徐启涵

老藤椅蜷在阳台上,像一只慵懒的猫,藤条在暮色里泛着琥珀色的氤氲——那是爷爷年轻时亲手编的。岁月在它身上织出细密的纹路,日常的摩挲,恰似时光的轻抚,将扶手处磨得油亮。

幼时,藤椅是爷爷的宝座。午后微风,阳光正好,蜷进藤椅里,膝盖处摊一本棋谱,泛黄的纸页被柔软的阳光摩挲着,老花镜滑到鼻尖,藤椅随着爷爷的呼吸而摇摆。我曾蹲在一旁看他拧紧松懈的藤条,絮絮地说:“藤啊,活得越久,筋骨越韧。旧了不打紧,修修补补,又是一副新骨架。”那时,藤椅的吱呀声像一支催眠曲,混着藤香,将时光拖得绵长。

后来家中添置了躺椅,藤椅便被闲置在墙角。时间久了,椅面覆上了薄灰,藤间还落着几片枯叶。

一个梅雨季,奶奶将它拖至院中,母亲翻出编藤工具。将断裂的藤条浸软后,沿着旧纹路一点点续上新的。老藤与新藤交错,深褐与浅黄缠绵,旧椅子有了新模样。母亲将破损处补成一朵朵六瓣菊,爷爷散步回来,摸着补丁直笑:“这手艺比我当年强。”

再后来,藤椅成了我的书斋。冬夜,我蜷在椅中温书,台灯的光晕染了藤条,影子投射在墙间,暖黄的光在藤条缝隙间跳跃,周身寒意悄然消散。春风入窗时,我将绿萝的藤蔓引上椅背,新叶与旧藤交织。父亲笑它不伦不类,我却以为“旧椅载新绿”,颇有意趣。

今年过年聚餐,小表妹踮脚去够藤椅上的纸飞机。之后,她又撕下一角糖纸,塞进藤条缝隙,大喊道:“这是宝藏图!”藤椅当过棋台,承过课本,如今又要藏童年的秘密了。暮色渗进,我看见往昔今朝藏在椅缝深处,绿萝正攀着它们生长。

旧物如藤,它们不畏惧裂痕,不沉溺过往,只是给每一条岁月的皱纹注入坚韧的力量。新,从不是与旧割席,而是让时光的经纬在同一副骨架上,织出更深的年轮。

如今,藤椅仍在阳台上摇晃,带着补丁、绿萝和糖纸,夕阳为它镀金。须臾间,我发觉它从未老去,而是以旧的脉络,拥抱新的呼吸。它是那么旧,又是那样新。

●点评

习作以藤椅为叙事支点,用三代人的温情互动表达了新旧共生的理念。全文结构如藤蔓般自然生长,从“爷爷宝座”到“童年藏宝架”的变迁,“修补——焕新——传承”的情感脉络丝丝入扣。语言兼具诗意美与烟火气,通感妙喻,让抽象的时光变得可触可感。结尾“以旧的脉络,拥抱新的呼吸”的意境,使老藤椅成为不朽的生命印迹。

【作者系江苏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学生,指导老师:姚进】

上一篇: 求知好学
下一篇: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