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时刻
作者: 丁立英预测理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体,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中考阅读文本选择与“温情时刻”相关的文章,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丰富情感,从而更好地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本阅读
老汪栗子
◎明前茶
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在老汪的店里,满筐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筐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栗子要想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则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会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林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也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训练
1.文章主要通过以下材料来表现老汪这一人物形象:
①栗子熟透后开门营业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炒制栗子的功夫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语境,分析第5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画线句不宜删除,请简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老汪是个戏迷,毛笔字也写得不错,请说说这些材料与文章中心之间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唱歌的门铃
◎邓 迪
帕比是一个整日乐呵呵的老人。他的头发白了,但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他的眼睛失去光泽了,但仍然能传送出温暖;他脸上的皮也十分松弛了,但他笑的时候似乎连皱纹也柔和得如同春光。
这天一大早,店铺的门铃响了。门铃的声音清脆悦耳,会发出音乐般的回声。这个门铃是帕比家的传家宝,在他们家已经有些年头了。帕比非常珍惜,但他更愿意让它美妙的声音给更多的人分享。
顾客是一个比柜台还矮的小女孩。“小姑娘,我能为你做什么吗?”帕比笑呵呵地问。“你好,老爷爷。”小女孩说,声音小得像耳语,她穿戴整齐,天真纯净,略显害羞。她用一双大眼睛看了帕比一会儿,然后环顾店铺,似乎在寻找什么。“老爷爷,”她怯生生地说,“我想买一件礼物,送给我的外公。但是,我不知道买什么礼物。”于是,帕比给她出主意。“怀表怎么样?很准的。我也用这个牌子。”他自豪地说。
小女孩没有回答。她走到门前轻轻摇了摇挂在门前的门铃。门铃发出好听的声音,回声悠扬,像是唱歌。小女孩开心地笑了,帕比的脸上也似绽开了一朵菊花。“就是这个,”小女孩兴奋地说,“妈妈告诉我,外公最喜欢音乐了。”这时,帕比收住了笑,他怕伤了小女孩的心,思忖片刻后说:“对不起,小姑娘,这个门铃是不卖的。也许,你的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小女孩看了收音机一眼,低下头,失望地说:“不,他不会喜欢的。”没有办法,帕比只得耐心地向小女孩说起了门铃与他家的渊源,希望她能理解他不卖门铃的原因。小女孩抬起头,两粒豆大的泪珠,挂上了双颊。“我知道了,”她说,“谢谢。”
突然,帕比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现在是孤身一人,除了一个断绝来往十年之久的女儿,他没有别的亲人了,为什么不把这个传家宝传给别人呢?
“等等。”帕比说。这时这个伤心的小女孩已经准备跨出门槛。“我决定将这个门铃卖给你。哦,给你手帕,擦一擦鼻子。”小女孩拍手跳了起来,说:“谢谢,老爷爷,我外公会很开心的!”帮助了这个小女孩,帕比感觉非常好,尽管他就要失去他的门铃了。他从门上取下门铃,用彩纸包装好,小女孩高兴地接过包装好的门铃,忽然安静下来,看着帕比,再次用耳语般的声音问道:“需要多少钱呀?”“唔,让我想想。你身上有多少钱?”帕比笑着问。小女孩从口袋里摸出所有的钱放在柜台上,总共是两元零四角七分。帕比肯定自己已经失去了理智,因为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小姑娘,你今天真走运,这只门铃的价格刚好是两元零四角七分。”
晚上,帕比关上店铺的门后,心里面一直想着那只门铃。别人也会善待它吗?当然,他反复对自己说,做外公的一定会珍惜外孙女送的礼物。忽然,他好像听到门外传来了熟悉的门铃声。帕比打开门,不是精神恍惚的幻听,门口站着那个小姑娘,她正笑盈盈地摇着手中的门铃。帕比有点吃惊,俯下身子,问:“怎么了,小姑娘?改变主意了?”“没有。”她笑得更灿烂了,“妈妈说,这只门铃是给您的。”没等帕比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小女孩的母亲 。
“哦,外公,”小女孩拉了拉外公的手,“给您手帕,擦一擦鼻子。”
(选自《天下阅读(第六辑:感恩)》,有删改)
●训练
1.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帕比对小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这个门铃是不卖的”;而在第6段中,帕比却对小女孩说“我决定将这个门铃卖给你”,帕比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情节的发展合理想象,补充第7段画线部分,运用两种以上人物描写手法(4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试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说说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