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
作者: 朱小四
主题导语
审美教育是一个宏大的话题。美是培育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重视审美教育,要让考生拥有美的教育、感受美的濡染、获得美的欣赏、体验美的感受与学习美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比如,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筑牢文化自信。在无声的审美教育中,考生得以涵养品格、完善人格,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美文赏读
两粒芝麻
林海音
听说班上有两个一向要好的同学已经有一个月不说话的事情以后,我便想起了那两粒芝麻。我决定把这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课上,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大的白粉笔字:友爱。
“老师给我们讲一个友爱的故事吧!”
“好,我来讲,我有一个故事,这故事里有两粒芝麻,它们被握在两个小女孩的手里,梳两条小辫子的高些瘦些,剪了齐耳短发的是个小胖子。她们俩拿了这两粒芝麻一直向校园的东墙脚跑去。那天早晨虽然冷,太阳可真好,它一直照到东墙的一排矮松下。她们选了中间最大的一棵松树边蹲下去,随地拣一块瓦片,掘着墙边的土,掘下去大概有这么三四寸深的样子,小辫子说:‘可以了。’小胖子便停止工作。她们俩同时抬起头来,互相微笑着,便把各人手里的一粒芝麻扔到土洞里,然后把掘开的土再铺下去,两粒芝麻便被埋到土里了……”
“她们是要种两棵芝麻树吗?”有人插嘴。
“不过她们种的是熟芝麻。”我好像说书的人,卖个关子。
“熟芝麻?到底为的什么呀,老师快讲!”孩子们急着想知道,在催我。
“每天早晨,她们的早点都是买一套烧饼油条来吃。那种烧饼真香真好吃,因为上面有一层烤得半焦的芝麻。吃的时候,烧饼上的芝麻会撒下来,掉到桌子上。那天早晨她们埋下的就是从烧饼上掉下的两粒芝麻。小胖子便说:‘我们每人留下一粒芝麻,埋到土里去,如果谁吵了架想绝交的话,谁就去把埋在土里的芝麻挖出来!’‘好!’小辫子立刻答应了。”
“老师!哪一个是你小时候?小辫子还是矮胖子?”
“你们猜猜看吧!”
“矮胖子,当然是那个剪了短头发的矮胖子。”“为什么当然?”我也觉得有趣。
“因为你现在还是这样又矮又胖。”小淘气说的,他说话总要引起哄堂大笑才得意。
“猜矮胖子的错了。我现在虽然又矮又胖,小时候可不一定胖呀!”“那么老师那时有多高?”我的眼向在靠最左一行的叶明珠看去,“我想,我是像叶明珠那样高的。”
“小胖子呢?”
“小胖子嘛,”我略一犹豫,“她当然像胡慧喽!”坐在第三排的胡慧,一听是她,难为情地捂着脸笑了,其实胡慧并不怎样胖。
“有一天我们居然为了一件事吵架不说话了,更使我难过的是,一直到毕业,我们都没有讲和。”“老师,有没有去挖那两粒芝麻?”
“没有,我们并没有去挖。如果去挖的话,”我苦笑着,“又怎能找出那两粒芝麻来呢!我们埋芝麻并不是为了有一天要去挖才埋的。”
“那当初又何必埋它呢?”
“因为——一切都为了友爱。我还记得当我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忽然发觉小胖子的头发长长了。我真想告诉她,这样长的头发可以扎辫子了,而且我也买了一副红缎带预备送给她。如果那天我追上去跟她说了话……”
“那多么好!”孩子们为我叹惜。
“真的,那多么好!可是更糟的是我们走出校门后,就没有机会再见面,因为我和她考取了不同的中学。再过不知多久,我就听说她回到广西原籍去了,从此天各一方。我还记得,我知道她回老家的消息以后,不由得跑到母校的校园墙角边——那埋了两粒芝麻的地方,站着发了半天呆。我很后悔,也非常想念她。这种心情,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我从来没有想念过一个人,像想念小胖子那么厉害的!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一件事,像失去小胖子那么后悔的……”
“老师,你到底为了什么事跟小胖子不好的呢?”
“什么事,我早就忘记了,我想那是一件很小的事,那件事不会比芝麻更大,我能记住芝麻而忘记那事,可见它比芝麻还小。”
我边走边说,在学生行列中慢踱着,我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时我正走到叶明珠的桌旁,停住了,我问她:“叶明珠,你在想什么?”
“啊!老师,没有想什么。”明珠本来在发呆,听我一叫,她慌忙回答,脸也红了。
“你呢,胡慧?”我又转过脸,冲着坐在第三排的那个。胡慧不答我的话,却害羞地低下头,因为她知道了我的用意。
我把叶明珠和胡慧叫到讲台前面来,我使她们两个人的右手在我两手的夹叠中握住了,然后我说:“还有一个月你们就毕业了,如果这时候我不为你们讲和,还有什么更好的机会吗?今后你们无论到了什么年纪,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林老师曾给你们讲过的关于两粒芝麻和友爱的故事。”
(选自《绿藻与咸蛋》,有删改)
赏析
本文语言优美,立意深刻: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要因为芝麻般大的小事,留下一生的遗憾。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发展,手法特别。首尾呼应、一波三折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具有可读性。景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对于丰富人物性格、提升文章美感都大有助力。文中最值得学习的当属“林老师”这个“美”的人物形象,她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用故事说理,通过和学生互动的方式,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不知不觉给了学生美的教育,爱的教育。
佳作风采
岁月神“偷”
陈思涵
我的爸爸在别人眼里是个典型的“好好先生”,特别顾家,对任何人说话都很和气,脸上总是带着笑容。
可是爸爸有的时候,却像一个“小偷”。他在我写作业的时候,偷走了我的三心二意;他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偷走了我的烦躁恐惧。我有时候想,爸爸可真是一个神偷啊!
可别看爸爸是个“神偷”,其实岁月也偷走了爸爸的好多东西。
爸爸接我放学时,我坐在他摩托车的后座,不用抬头就能看见爸爸的头发——他的头发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乌黑发亮了。几缕白发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倔强地随风飘动。岁月偷走了爸爸的黑发。
清明节那天,我们在三伯家吃完早饭后出发去扫墓。走到半路,爸爸突然一愣,到处翻找口袋,发现自己把眼镜落在三伯家了。他回去把眼镜拿上,到墓地时又发现忘记拿外套了……岁月偷走了爸爸的好记性。
我和爸爸一起去吃牛肉拉面,他点了一碗大的,一碗小的。面上桌后,他把大碗放到我面前,自己吃小碗的。我狼吞虎咽地吃完后,发现爸爸的一小碗竟然还剩了一半。他笑眯眯地说自己快吃饱了,问我还要不要再添一碗。可是以前,先吃完大碗面的是爸爸,叫着要添半碗的也是爸爸。岁月偷走了爸爸的大饭量。
昨天晚上,我写完作业走出书房,一看时间,已经快到十点。爸爸正坐在椅子上看手机。他把手机伸得老远,扶着老花镜,眼睛眯起来——像极了电视剧里的账房老先生。我从来没见过爸爸这个样子。岁月偷走了爸爸的好视力。
今天翻看手机中的旧照片,以前的爸爸身材笔挺高大,我连爸爸的肩膀都够不到。如今,我已经快要和他一般高了,我甚至可以把爸爸背起来。岁月偷走了爸爸健硕的身材。
也许爸爸是为了我的茁壮成长,当我的“专职小偷”耗费了太多精力,就不小心被岁月偷走了这么多东西。
是的,爸爸老了,我也该懂事了!
【河南新县首府实验学校】
点评
本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不知不觉中变老,岁月“偷”走了父亲的许多东西。结尾启示我们要感知时光流转,尽快成长。这篇作文不仅是一篇关于父爱的动人文章,更是一份对成长与岁月的深刻思考。细腻的观察和描写,清丽动人的语言,特别容易打动读者内心,给读者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