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导写之故乡的明月
作者: 刘东升文题亮相
不论是“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都将乡愁诉诸明月。关于故乡的那一轮明月,人们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思念……
请以“故乡的明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导语材料来看,“关于故乡的那一轮明月,人们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思念”一句,引导考生挖掘自己与“故乡的明月”有关的故事,进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选材立意上,既可以写不同时间的故乡明月,也可以写特定时间的故乡明月;既可以写与月亮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月亮有关的景和事;既要表达对月亮本身的情意,也要表达出看到月亮后对故乡产生的思念之情。
创意构思上,可以采用“一线串珠”的方式,以月亮为线索,贯串全文;可以通过今昔对比凸显乡愁;可以将月亮拟人化,再娓娓道来;可以巧用第二人称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让作文层次更清晰。
佳作展示
故乡的明月
◎陈思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烙印着乡愁的明月。于我而言,故乡外婆家的那一轮月亮写满了我的相思。
晚风轻轻吹来,夏日的燥热才散去了一点点。广东的秋天总在中秋过后才来“报到”。每年中秋,我们都在外婆家过。外婆的家在一个小镇上,那里没有大城市华灯璀璨的夜晚和车水马龙的繁忙。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就像一盏明亮的路灯,轻轻柔柔地将小镇照亮。
月影朦胧,归乡途中自然也是绕不开月亮的。妹妹的声音打破车内凝固的寂静,以成竹在胸的姿态问大家知不知道月亮和星星是从哪里来的。当大家还在思索的时候,妹妹自顾自地分析了起来:从前有几根调皮的树枝,不小心将天空戳出了几个小窟窿,于是就有了月亮和星星。笑声、掌声、赞叹声瞬间将车内填满。我想,妹妹大概是知道诗人顾城曾写过一首小诗《星月的来由》,月亮就这样将诗意的种子播撒在了孩子的心中!
月亮高悬的时候,我们踏入了家门。外婆早已借着月光,在院子里摆好了中秋家宴。可能是感受到了人们的美意与期许,皎皎明月将白绸似的月光洒向人间。许久不见的亲人们就在月光下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在家乡的人讲述镇子上的家长里短,末了也忘不了添一句:什么时候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归乡的游子将一年的乡愁轻轻倒进手中的酒杯,伴着月华一口饮尽,然后讲述着外面世界的精彩,但说着说着,总会说到那句:“月是故乡明,饼是家乡美”!不能回家的亲人则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参与进来。实在遗憾的,也还可以寄情于明月,千里共婵娟。这个时候,时间仿佛是静止的,清辉漫漫,人影绰绰。
孩子们对于大人的谈话并无多大兴趣,最期待的还是听外婆讲故事。嫦娥到底有多美?玉兔和其他兔子有什么不一样?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月亮会不会很孤单……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一个个奔向外婆。此时的外婆和天上的明月竟有些神似,柔和、恬静,让人忍不住想亲近。讲到搞笑的地方,外婆和孩子们的袅袅笑音升上天空,空气中充满了甜蜜的氛围。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的离别最难全。苍穹为幕,明月为景,中秋是一场团圆,却也意味着离开。外婆披着细碎月光的背影在我的视线里一点一点变小,直到最后消失不见。在挥手告别的那一刻,我们已开始在心中期待明年的中秋月了。
明月依旧,人情依旧。多少次离开,我却发现,无论走到哪儿,外婆家月亮的清辉永远照耀着我的心。它时常停驻在我的床头,抖落一地白霜,让我忍不住抬头去望它,思念披着月光的外婆……
●点评
从月夜归途到中秋团聚,从月下故事到挥手告别,小作者将笔墨聚焦于中秋的家乡月。与其说作文在写“故乡的明月”,不如说作文在写月下的相聚与离别。归乡是因为外婆,不舍也是因为外婆。夜空中的皎皎明月,既是思念的见证,也是亲情的寄托。
故乡的明月
◎黄子惠
诗人席慕蓉曾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多少个夜晚,那一轮明月照亮了我的窗,也温暖了我的梦。
夜色开始弥漫的时候,中秋的月影开始淡淡地隐现,和落日的余晖做最后的告别。“来包月饼喽,有你喜欢的红豆馅和五仁馅。”应着妈妈的呼唤,我连忙踩上拖鞋,“噔噔噔”冲进厨房。只见妈妈利落地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将面团压成薄片,压出一圈浅浅的螺纹,然后舀上一大块豆沙,将它镶嵌在金黄色的面团里。一合、一转、一揉间,刚才还扁平的面皮慢慢变得圆润起来。一声轻响过后,油纸上多了一个从模子里跳出来的金黄色小月饼,饱满、光亮,像是窗外的月亮,散发出温暖的光,照进了我的心房。
夜色渐起,知了低鸣,草虫浅吟,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开来,晕染了片片云彩,也晕染了碧色的夜空。奶奶招呼我们在庭院中拜月亮。桌头插有三炷香,旁边还有两支蜡烛,我们恭恭敬敬地拜上三拜。大人有大人的愿景与虔诚,小孩儿也有小孩儿的期许与心愿。“月亮啊月亮,你可以让时间停下,永远停在快乐的童年吗?”我在心里默默问道。可惜月亮并没有给我回答。
“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人都懒我不懒……”当第一声吆喝响起后,一声又一声的“暗号”便像接龙一样传遍整个家乡。我“咯咯”地笑,提起卡通灯笼,追逐着月光洒下的点点斑驳,奔跑在大街小巷,在这家吃个菱角,去那家拿个鸡心柿,玩得不亦乐乎。此时的月亮就像一位长辈,慈爱地看着我们嬉笑玩闹,偶尔隐在暗云之后,悄悄向上跃出一截。
玩儿累了,我们便在月亮的护送下各自归家。白瓷盘里装的是烤好的月饼,黄陶碗里盛的是紫苏炒田螺。玻璃碟上,柿子橙红,菱角棕黑,花生灰白。肚子不争气地唱起歌来,馋得我连咽几下口水。于是,我便惬意地瘫在藤椅上,眼里盛着明月,手里拿着“明月”,嘴里装着“明月”。
夜深了,微风渐起,彩色的流云追逐着黄灿灿的月亮,就像在演奏一曲《彩云追月》。在外面溜达的人们纷纷回屋歇息,小村终于回归了平静。
年年岁岁月依旧,岁岁年年月明明。不在家的时候,望着那一轮月亮,便仿佛看见了妈妈做的月饼,看见了奶奶虔诚地拜月,看见了在街巷间的嬉戏的孩童,看见了浸润着我生命的故乡情。
故乡的明月,清辉漫漫,一直在我心里亮堂着,温润着……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瀚文外国语学校】
●点评
做月饼、拜月、月下游玩、吃月饼,这些童年的趣事因月亮而连缀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延续,以及小作者对月亮浓郁的情思。作文语言优美隽永,不论是细腻的描写还是整齐的对仗,都让读者有美的享受。正是因为景美、人美、食美、情美、言美,“故乡的明月”才一直亮堂着、温润着,滋养了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