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信仰的力量

作者: 何培培

内容介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烈士通过一封封家书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爱意。他们的故事,穿越战场的硝烟,动人心弦;他们的信念,经过岁月的沉淀,历久弥新。他们是谱写近代中国辉煌历史的英雄,他们是永不褪色的红色旗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品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力量,本期文化茶座,让我们一起走近“红色家书”,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感受先烈们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对革命理想的不懈追求,感受他们为了革命胜利,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甚至不惜英勇献身的伟大品格。

精品展示

夏明翰家书三则

◎夏明翰

致母亲陈云凤

亲爱的妈妈:

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将我百般熬煎。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都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致妻子郑家均

亲爱的夫人均:

同志们曾说世上唯有家均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致姐姐夏明玮

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选自《红色家书》,有删改)

●赏读

这三封革命家书,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仰、执着追求革命理想的印证。1928年,夏明翰在汉口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雄壮诗句。在狱中,敌人给他半截铅笔写自白书,他却用它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三封家书。第一封是写给母亲的,这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儿子,他感谢母亲的深明大义和悉心教导,于冷静与深情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仰;第二封是夏明翰叮嘱妻子不要难过,表明自己的心志的家书;第三封是他感念大姐和外甥的付出,再次表明自己甘愿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奉献一切甚至牺牲的决心,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夏明翰出身于豪绅家庭,母亲陈云凤思想开明,博学多才。“四·一二”政变后,夏明翰和他的兄弟姐妹陷入到了捍卫革命的血雨腥风之中,母亲变卖自己的首饰支持儿女,同时还写下了一首诗,“宁为雁断添烦忧,自有旌旗映红楼,好护瑶琴弹旧曲,莫将凤纸写离愁”。

邓中夏给狱中妻子的信

◎邓中夏

妹妹:

你四月二十七的信,我收到了,自从你入狱之后,到现在,整整半年了,我没有接到你半个字,今天得到这封信,你想我是多么喜悦呵!

我前后写了四封信,据说有一封你是收到的,大概是去年阴历年底罢:每逢二十七我都托一位女人来看你,据说只有一次见着你,那时你恰在病中,后有几次则因另有人看你,她看不到你了,信和东西送不进去,从此就杳无消息,我多么的挂心呵!

好!现在弄清爽了,多谢乐家兄嫂常来看你,我放心了,以后一切东西都请他家代送,我一定照你的话办,是否可能:每逢一、四、七都可送食物给你?这样:食物虽少,常送总则一月可以送十二回,每次送的东西以哪几样为最合式(适)?我经济虽困难,每月五元是出得起的,衣物按寒暑另送,为切合你的牢狱生活,我当托他们买暗色的布料做好送来。

妹妹你既然和朱姐住在一块,是学英文的极好机会,切不可放过。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我已把英文津逮和英文字典送来,这样学下去,等到你出来,一定可以把英文学好呢!我打算还替你选购一批书籍寄来,你要知道: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却寂寞烦恼!

我很好,你嘱咐我的话,我当时时记在心头。最不幸是平儿和宝姐都病了,都进了医院,家中生病的近来很多,最痛心的是族里的败家子如像云成等,他们狂嫖浪赌,向家里吵闹。也好,这些败家之子,赶出去也好,家道可以兴旺。

妹妹!父前知道你的消息吗?你没有写信回家吗?如父母不知道,还是不告知他们的好,如已知道,我写信去。朱姊的家中平安吗?可告知我,以便商议对于你们的问题,慧妹是不是仍在同德念书?亦请告我知,我有不少的话要说,有机会再谈罢!即此祝你的健康!

哥哥书

(选自《红色家书》,有删改)

●赏读

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被捕,不久后,由于叛徒告密,他的妻子李瑛(又名李惠馨,后改名夏明)也不幸被捕,被囚于上海法租界监狱。信中的妹妹即指李瑛,李瑛是邓中夏亲密战友李启汉的妹妹,邓中夏也跟着叫妹妹,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婚后。为了不让敌人知道丈夫的踪迹,李瑛被捕后,拒绝任何探监者。直到半年后,邓中夏才探明妻子的下落,于是书写此信。信中写道:“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却寂寞烦恼!”即使自己面临重重危机,听闻妻子身陷囹圄,邓中夏也依然关心着妻子,关心她的吃穿用度,并鼓励她将监狱当作“极好的研究室”,在狱中读书学习。书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妻子的担心、思念和关切,语言质朴,感情却极为深沉。哪怕是最艰苦的条件,他也不忘在困境中安慰、鼓励妻子,使读信者感受到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对革命夫妻,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同患难、共进步是夫妻二人伉俪之情的最好演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