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导写_____现象,我来说

作者: 胡盼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公共汽车上没人让座;街头车不让人、人不让车;老人摔倒了无人敢扶……很多人为了“自保”而不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如果是你遇到了,你会如何做?

请以“  现象,我来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借由你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件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思考,也可以谈谈你的建议。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佳作展示

“旁观者”现象,我来说

◎管雨涵

当下,“旁观者效应”越来越严重,我们该怎样面对它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现象。“旁观者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时常在上演。

我曾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八旬老人过马路时不小心摔倒了,来来往往的车流没有一辆车愿意为老人停下,甚至从旁边绕过去,也没有人下车扶这位老人。事件发生的地点是马路正中央的斑马线上,正在过马路的人川流不息,却都视若无睹。老人可能当时被摔晕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过了几分钟,老人苏醒了过来,挣扎着想要起身。就在这时,一名穿着时髦的女子走了过来,她只是看了一眼,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了。就这样,摔倒的老人趴在马路上,久久没人将她扶起。

评论区有人说:“我本善良,但是我不敢拿全家人的幸福去赌一位陌生人的善良。”这或许就是大家望而止步的原因。正是因为有类似的事件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才让众多的行人选择了袖手旁观。可是我想说,如果害怕被“诬陷”,我们可以用手机录像去证明自己,可以利用现在的科技手段去帮助自己,也可以拨打110让警察帮忙,办法总比困难多。

老人多在地上躺一分钟,危险也就多一分。反转就在此刻,一辆车停了下来,车上的人为了避免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没有立即将老人扶起,而是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又从车上拿了一件衣服盖在老人的身上。这个行为不仅温暖了老人的身体,也温暖了我的心灵。不久,救护车便来了,那个人帮着医生将老人抬到救护车上,老人最终得到了救治。

这则新闻让我感触很深。“与我无关不过是懦夫自保的借口,不过是麻木者自我安慰的理由,你并非生活在真空的瓶子之中,世态冷暖与我们都有关”。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对于社会问题要有责任感和担当,不要成为冷漠的旁观者。

社会需要正能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点评

习作中,小作者通过对“旁观者效应”的分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选择。

习作思路清晰,内容上,小作者通过自己关注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写法上,小作者关注细节描写,表达准确清晰;主题上,小作者明确地表达了“不要成为冷漠的旁观者”的观点,并引用名言予以表现。

【江苏宿迁市泗洪县上塘中学】

思路导航

半命题作文写作,审题立意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我们首先要根据材料提示补全题目,然后根据作文题目来进行审题立意。

文题的中心词“现象”是指自己看到的、真实发生的事件或通过媒体报道等渠道获取的信息;“我来说”则是指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者是对现象的思考和反思,需要考生有自己的想法表达。

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文、议论文皆可。记叙文应着力于描述事件,要能够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在立意方面有所升华,本文题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或了解到的事件描述清楚,以此为基础再来谈现象。议论文则可以通过列举相关事例支撑自己观点,也可以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本文题可以根据补全的内容,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列举相关正面事例予以论证,也可用反面事例进行论证,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的观点。

“不正常”现象,我来说

◎韩亿馨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没有“人情味儿”的消息:在公交车上不主动给老人让座,看见老人摔倒了也不去扶……这样的现象很不正常。

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恶意“碰瓷”,这种消息一经传播,看到的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一现象已成为社会常态。但我不这么认为,互联网上的东西真假难辨,我们需要冷静地去看待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前段时间我看到的一则新闻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小A和同学们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跌坐在地上的老人,老人似乎是觉得自己挡到了别人的路,想要往旁边挪,但是他的腿受伤了,根本移动不了,于是只能坐在路中央,用眼神向周围的人求助。

这时,小A和他的同学们不假思索地跑向老人,在征得老人同意后,他们把老人抬到了路边并拨打了急救电话。直到老人被救护车接走,小A和他的伙伴们才离开。这个过程被好心人用手机记录了下来,并转发到了网上。有网友评论道:“他们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中的几位少年,‘十六七岁的少年总是发着光’,书中的少年好像跑到了我眼前一样。”

我被小A和他的同伴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他们纯真、善良,只想着“那位老人需要我的帮助”,不掺杂任何其他想法。他们的行为调动起了我的激情和热血,之前我还不理解老师说的“年轻人就要有无限热情”这句话,现在我好像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我们要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如果人人都当旁观者的话,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却视而不见,那当我们需要帮助时,面对的也将是别人的“不予理睬”。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社会也将失去温度。因此,我们要做友善的人,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及时伸出援手,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我曾听妈妈经常哼唱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想着妈妈唱歌时幸福的模样,我也感受到了幸福。

●点评

习作从一则新闻事件入手,分析了小作者认为不正常的现象,合理的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体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习作行文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细节描写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的升华有进阶性。

【江苏宿迁市泗洪县重岗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