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强
作者: 宋牧主题导语
自信,是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后所产生出来的坚定的信任感,它可以在我们面对困难,面临挫折时,给予我们力量,激励我们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自强,是支持中国人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信念,它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的文明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无论是成长还是追梦,前行的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只有葆有自信自强的信念,我们才可劈波斩浪。唯有自信自强,我们才能悟得“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成长法则,让青春之志向更加坚定;才能有“努力青春日,冲霄在及时”的奋进动力,让青春之朝气更加蓬勃;才能练就“敢做火车头,勇当排头兵”的担当本色,让青春之能量充分迸发!
时文赏读
自信自强的精神力
◎顾发祥
“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其中之一便是“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应当更加秉持于祖国于时代的自信心,重视并不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自身志气、骨气和底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自信自强,沉淀于中国悠久的奋斗历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历史是影响其精神力量凝结和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奋斗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断奋斗的历史。正是有这种靡坚不摧、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支撑,帮助中华民族走过遥遥的历史长河,迈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征程。
自信自强,淬炼于困难中凝聚的团结伟力。团结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前提。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一步步走来,并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股团结的力量不仅是当今历史条件下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凝结强大精神动力进而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亿中华儿女共同托举强国复兴之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自信自强,更需要发扬在新时代下的拼搏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担当奉献。见证国家脱贫奇迹,记录时代最美风景的陈贝儿;以9.83秒成绩闯进奥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双耳失聪但仍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赵梦南……他们彰显了中华儿女自信自强的精神风采。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更多的青年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在各自的赛道上书写绚丽璀璨的华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秉持坚定、坚实、坚强的自我信念与强国理想,努力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有为青年。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凝聚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坚定笃行不怠的理想追求,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征程中勇担责任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崭新动力。
(选自“人民网”2022年11月24日,有删改)
●赏析
这篇评论文章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既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不懈奋斗的历程,也关注了当下社会里青年人的拼搏与担当,展现出一种既深厚又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首先,文章指出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奋斗历史;其次,文章强调了困难中所凝聚的团结伟力对于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强调了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作用。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社会意义的佳作。
佳作风采
少年当自强
◎陈若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明确地表示出国家的繁荣昌盛,全在于少年这一代。回望百年历程,我们将荣光写在历史深处;走过百年风雨,我们再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脊梁。少年自强不息,国家才能愈发繁荣富强。
近百年来,少年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大众视野里。二十世纪初,家国危亡之际,莘莘学子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发起了五四运动,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唤醒麻木的社会,点燃希望的曙光。共和国奠基人之一——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也曾许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有志不在年高,青春的我们更应为自己、为未来而自立自强,奋勇拼搏。
抗日战争时期,家住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小少年王二小,作为儿童团员,常常在放牛的同时,为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的一天,敌人在“扫荡”时,让正在坡上放牛的王二小带路。于是他装作听话的样子,将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被围剿了,但这条尚且稚嫩的生命却也因此消逝在了刺刀之下。王二小的爱国热情、机敏勇敢是那个时代无数少年英雄的缩影,这些幼小的身影,用自己澎湃的鲜血灌铸出了革命的希望。
2008年,一场大地震降临巴蜀大地。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那群含苞待放的花朵并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而是在内心积蓄着生长的力量,挺起了稚嫩的肩膀。抗震救灾少年小英雄林浩,那年仅九岁。大地震发生时,他曾两次冲进教室救同学。事后他说:“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这样做!”英雄出少年,危难时刻,灾难面前,小小少年挺起脊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同学架起生命之桥。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的态度面对,和时间赛跑,与死亡较量。他们在灾难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这些稚嫩的脸庞,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何为少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此时,你我正值少年,当守一方热土,尽一份担当,亮一身脊梁!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点评
习作通过描述身处不同时期的少年们自强不息的表现,来说明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尾以激昂的语言呼吁少年一代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习作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舞性,能够激起读者对少年一代的期望和信心,同时也提醒每一个少年都应该珍惜时光、自信自强,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