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碎千秋
作者: 金籽妍是瓷器成就了中国。
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沉重。迷蒙中,我的眼前闪耀着瓷器的斑驳光影。
烟雨蒙蒙,春寒料峭,潭影幽幽,冷落淋漓。一进展馆,放眼望去,众多玻璃展柜中摆满了形态各异的瓷器,整个大厅彰显着历史的厚重、古老与优雅。
我靠近展柜,企图近观国之荣耀,刹那间,一个青花瓷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被震撼到了。不是因为它的做工有多么精妙,而是——它的破碎。
于是,我慢了下来,它叫“永乐青花缸”。它属于釉下彩,缸壁极薄,缸口回旋着螺旋纹,缸身绘了一条天青色的大龙,青花分水运用得无可挑剔,栩栩然似在潜游。再观用料: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多种阶色的水料交错相间。龙身的每个鳞片都用线描勾勒得清清楚楚。留白的空间给人无限遐想。龙爪棱角分明,有吞天吐地的气势,寄寓着吉祥幸福的期许。
然而,这个技艺如此精湛的大缸是由碎片拼接而成的。一道道破碎的裂痕如一把把锋利的剑,割断了龙的身体,打碎了瓷器的完整性,也刺痛了我的心。
我回头看其他瓷器,失望和震撼交错而行,顿时内心五味杂陈。每一样瓷器都留下了鲜明的裂痕,俨然是历史的伤疤,也许是失败的痕迹,也许是文化的痕迹。
展馆内寂静幽邃,蒙蒙细雨叙着千秋的诗情。
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不同时代的瓷器碎片,散漫在地上,青花加彩、青花斗彩,至正型、延佑型,杂乱无章,让我一步步穿越在历史之间。
我怀着敬意蹲下细看,每一块碎瓷片都是如此精细:淡描、铁线描、渐变拓水法,有龙凤呈祥、有花好月圆。可惜每一个花纹延伸的结果都是断裂,无一完整。我抬头叹息,望向门外,烟雨依旧。
这些碎瓷片记录着匠人的辛劳,承载着美好的期许,流淌着中国的风尚。失败,是古人留给今人的警示;破碎,是历史留给如今的脚注。失败,又何尝不是被人铭记的成功。我想,也许失败比成功更宝贵,成功可以被无数人看见,而失败却是一个人的狂欢。
破碎的是瓷器,永留的是历史,听着烟雨,望着天青,过了百世,透了千秋。
老师评
写游记应该聚焦于一点,人们往往会关注于完美的景物展现它辉煌的一面,而本文作者却反其道而行,聚焦的是一口碎裂的青花缸。由破碎而引发思考,破碎中有历史、有文化,也有失败,而正是这个“失败”才给本文带来了更有价值的深层思考,也因此赋予了文章审美厚度。
(指导教师:胡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