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

作者: 郑良仙

郑良仙,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语文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邂逅。我们在阅读中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写读后感是对阅读的自我监控,写作中自我追问阅读收获,使阅读中纷繁的感触变得清晰、深刻,促进阅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下文选用的学生例文均来自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第一,一个生动的开场白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有学生这样写:

关了灯,才觉得窗外的星星明亮起来。夜空中闪烁的星光让我想起《红岩》的故事,书里的战士说:党就是光,为我们引路。于是他们就跟着党走了,走在追寻光的路上。

(李珈睿)

“光”是这篇读后感的关键词,文章开篇以夜色中的星光引入,自然而贴切。

有学生化身为书中主人公,直接将读者带入小说情境与思考中:

我是江姐。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再让你做一次选择,你还会这么做吗?我会,我会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全身心为党工作,并高呼:“我愿意,我无悔!”

从渣滓洞到白公馆,从工人运动到学生运动,从严刑拷打到枪林弹雨,我们共产党人何时屈服过?为什么?为了全新的中国,我们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我一个女共产党员身上同样也得不到。尽管我被严刑折磨得体无完肤,但我无悔。若有再选择一次的机会,我依然会说:“我愿意!”

(陈语淇)

第二,读后感的切入点很重要,要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选择自身最感兴趣、最具探究价值的、新颖的“感点”,切忌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例如,阅读《朝花夕拾》,很多读者关注到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描写人物的笔法等。有学生对书中的几位女性形象有独特的感受,用比较的方式写了一篇读后感。请看下面学生佳作。

从《朝花夕拾》看封建女性

《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不多,阿长、衍太太代表了封建社会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时代相同,而两人之性情千差万别。阿长是封建底层妇女的代表,她出身贫寒,文化程度低,思想陈旧。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让迅哥儿在新年向她贺喜、吃福橘,讲一些“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烦琐至极的道理,从中折射出了封建迷信思想在阿长脑海中的根深蒂固。她虽然未接受过教育,而且还有行为粗俗的缺点,但也正因如此,她的思想单纯,不会欺诈、勾心斗角,展现出淳朴善良之人独有的光辉一面。身为老妈子,她在大户人家干活,整日受人使唤,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从未因此而自卑,反而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是当时不少知识分子都无法做到的。

《朝花夕拾》中提到,阿长全年都住在迅哥儿家中,仅在正月回家一趟,不似其他女工时常告假。这不仅因为她无子女,更因为她对迅哥儿一家发自内心的忠诚。“睡觉时摆成一个‘大’字”,可见她不拘小节,已完全融入了周家的生活。所有家人都不愿意劳神去买的《山海经》,她听迅哥儿一说,便立马想方设法去买。一个不识字的妇女,走街串巷,东问西询,《山海经》的背后有着多少阿长的心血!阿长对迅哥儿的关爱,为迅哥儿带来的童年乐趣,以及她数年如一日的任劳任怨,让其在鲁迅的记忆中成了永不消逝的一道光,也在众多封建女性中熠熠生辉。

初读《琐记》,读者定会惊叹鲁迅在描写衍太太时体现的高超的讽刺艺术:饰以赞美之词,流露讥讽之意。如此含而不露的讽刺,正契合了衍太太的形象。在小鲁迅看来,衍太太实是不折不扣的好人:鼓励他们吃冰,在打旋儿时数数,用烧酒调水粉涂抹伤口“止痛”……成年后的鲁迅以辛辣的文笔揭示了她的真面目。吃冰,打旋儿,在危险、有害健康的事上大加鼓动,并装出好人之相,体现了她的阴险狡诈。她不仅以捉弄孩童为乐,背地里还常向孩子家亲“告状”,甚至用烧酒刺激孩子的伤口,更揭示出了她心术不正、包藏祸心的坏品行。同为封建女性,阿长身上处处闪耀着女性的光辉,而衍太太却是表里不一、搬弄是非、居心不良的小家子妇女之代表,为众人所鄙弃。

淳朴善良也好,阴险虚伪也罢,阿长和衍太太终究是封建社会的人物,无法挣脱扎根在她们心底的迷信与愚昧,如此便使社会停滞不前。改变封建社会现状,传播新思想,这便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体现的毕生追求。

(罗    立)

作者通过阿长与衍太太二人的善恶对比,透视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揭示出鲁迅作品深层的社会意义,这样的切入点令人眼前一亮。

第三,写作中可通过联系生活、换位思考等方法,建立读者与作品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一名学生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中写道:

“灰色的云层布满了天空,低低地压着地面缓缓移动。大雪纷纷扬扬。傍晚,风刮得紧了,烟囱里发出呜呜的怒吼,树林里响起呼呼的哀号。”保尔·柯察金得了伤寒症,双腿瘫痪。病榻之上,他仍想着为革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忍着巨大的痛楚,“发疯”一般地写小说。“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为了能够归队,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竭尽全力了吗?”这是保尔·柯察金在重病时期对自己一次次的质问。的确,他以顽强的意志,竭尽了全力。

合上书本,去年骨折的经历浮现于我脑海之中:得知自己右髋撕脱性骨折必须动手术时,我内心是焦灼、挣扎、恐惧的。等待手术的那三个日夜,我心乱如麻无处倾诉。手术完成后,万蚁噬心般的疼痛在我身上肆虐。医生叮嘱因手术部位特殊,出院后只能卧床,不能下地。面对父母“是否要休学”的询问,我做出了决定——在病床上坚持学习,不休学。

朋友,你一定知道这对于一个刚出院的初中生来说有多难。老师每天利用钉钉为我直播上课,同学每天为我带来作业,他们的叮嘱与鼓励感动着我、支撑着我,使我的心中充满温暖与力量。卧床的三个月,我没有落下一节课,没有拖欠一次作业。当我重回校园时,老师、同学夹道欢迎,像迎接英雄一样把我迎到教室。

此时的我,似乎又听到了保尔·柯察金的那句:“你竭尽全力了吗?”“我尽力了!”我暗暗回答。朋友,我不希望你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但我希望你和我一样都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杨辰焕)

作者在运动会中意外髋部骨折,手术后只能卧床,意外的挫折让他与保尔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共鸣。他仿佛在与朋友倾诉自己的心路历程,交流人生的体验,这种交流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吸引读者。

此外,还可多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深化阅读的感受。如一名学生在撰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时,展现出自己丰富的阅读积累:

……

很不幸的是,保尔·柯察金在一次冲锋陷阵中被炸弹炸伤,导致右眼失明。在离开医院时保尔·柯察金说的话让人震惊:“还不如左眼瞎了呢,我现在怎么开枪?”保尔·柯察金未为自己被毁容而难过,而是仍一心想着战斗,令人动容。我被他坚韧不拔的信念和勇气而折服。这使我想到曹雪芹,家产被抄,繁华落尽,半世流离,这无疑是命运给予他的最沉重打击。他却没有消沉,反而将自己跌宕起伏的命运和所经历的世态炎凉著成了一部千古不朽的小说——《红楼梦》。他著书时“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甚至“举家食粥酒常赊”,与之前锦衣玉食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正是这种巨大的落差促使他对人生进行深刻思考,他的小说得以呈现出厚重丰富的内涵。他每天笔耕不辍,废寝忘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巨著,被后世称颂。面对困境、面对败落伤痛,他顽强地站起来,报以微笑、报以高歌。

时过境迁,在现代相对安逸、和平的环境里,常有力不从心者、茫然无措者或是一蹶不振者。人们仍需要从这样的书中汲取精神力量。

人们常问,人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认为,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重要的是,在生与死之间,这生命的历程如何走才算精彩?换句话说,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呢?

是因为渴望活着而活着,还是害怕死去而活着?对活着的两种不同的看法,困扰着许多人,而保尔·柯察金的回答却如此坚定——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保尔·柯察金在得知全身瘫痪后曾想自杀,后又重新面对生活,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成功出版。他在生与死之间穿梭,他却从未放弃希望,从未改变初心。

我崇拜保尔·柯察金的勇敢、坚忍和自信,因为这些一直助我面对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

我常想,伟大的人物是否都会有深重的灾难和挫折,以铸造他们独特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物理学家霍金,他拥有最深邃的思想与常人不可企及的思维方式,这样一个为全人类科学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天才,竟如同保尔·柯察金最后的命运一般全身瘫痪。这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但霍金却凭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在轮椅上不懈追求,完成了伟大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霍金为我们重新定义了一种“活着”的姿态。

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是的,世间有诸多不如意,犹如身处荆棘之中,稍不留神,便会被刺伤,甚至头破血流。现在的我们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碰到一道解不出的题就缴械投降,实在令人汗颜!

曾经,保尔·柯察金像一张未经描绘的白纸,一块不曾磨砺的岩石,是革命,是人情,是心境,使他逐渐成长,在这张白纸上印上独属于自己的色彩。

“收起枪,别跟别人说,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这就是保尔·柯察金,手握铁镐的布尔什维克,他在彷徨而绝望的岁月中毅然选择了坚强。

我相信我们也可以活得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只是缺少对大义的执着、对生活的追求以及面对病魔的不屈精神,只要我们的生命有一天会像野草般顽强,像钢铁般坚硬,或许一切就都会明了。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那歌声是什么?我想,是自信从容,是乐观向上,是坚韧不拔,是充满希望,是面对任何挫折都会保持本心,是保尔·柯察金那样永不放弃的纯粹又不屈的灵魂。

(常智晴)

读后感写作是阅读的自然成果,也是真正思考的开始。本文从保尔·柯察金联想到曹雪芹、霍金等人遭遇的挫折以及他们不屈的奋斗,充分回答了人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展示出作者的阅读力、思考力。

上一篇: 心与手
下一篇: 照亮考场写作黑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