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藏书
作者: 连子涵
于谦《观书》有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毛泽东主席更是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诗句。从古至今,人们对读书的热爱溢于言表。但人们难道仅仅只爱读书吗?不,还有藏书!
藏书,为文人之一大雅举。说起中国的藏书文化,那真的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那时“藏”风渐起,自汉而后,私家藏书者不乏于后人。南宋大诗人陆游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藏书迷。他入蜀做官时,几乎将全部积蓄都用来买书,随处摆放,形成了赫赫有名的“书巢”。对于心仪的“书巢”,他曾写过一段饶有趣味的话:“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寥寥几句,生动有趣地刻画出他的“书巢”藏书之多、摆放之乱。每每读到这段文字,我都不免要笑他“书巢”的杂乱不堪,实在有些邋遢。但我转念一想,床侧、柜子里、地上全是书,每天在书香中醒来,随手一摸,便可拿起书进入沉浸阅读模式,岂不美哉?
对于藏书,我个人也是颇有感悟。我对于藏书的兴趣,最早是由我的父母发掘的。他们最早给我读的是《安徒生童话》。这本书里优美的文笔、曲折有趣的故事,让我读来欲罢不能。于是我便成了童话故事的疯狂爱好者与忠实收藏者。我买来了《格林童话》,又买来了《王尔德童话选集》。后者是我幼时最喜爱的一本,其中《快乐王子》的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快乐王子把自己身上的金银珠宝送给穷苦人民,而自己到头来却成了一座废像。这样的结局让儿时的我不知道流了多少泪水,为快乐王子感到万分难过。还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宝贝藏书之一《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它让我明白善良、正直与智慧的重要性。幼时的藏书经历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也为我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石。人们常说,书是人一辈子的朋友,而藏书亦是人间一大乐事。我们只有先藏书,才能真正去读书、去品书、去爱书,才能品人间烟火,察世间百态,悟多彩人生。
长大了,我依旧喜欢藏书,家里整整有四个柜子都用来摆书。每每看到那些藏书,我都会为自己感到自豪,赫然觉得陆游、李清照和司马光那些游走在历史长河中的文人们已然成为我的知己。尽管跨越千年,我却通过一张张书页、一本本藏书,在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与他们相遇,促膝长谈,共话今宵。这,应该就是一代代读书人藏书的意义吧。
黄生曰:“人生一世,路有千条;克己修身,书为一径。学者藏书,犹饥者之储粟、寒者之备衣,诚不可缺也。”愿古韵悠长的藏书文化遍及中华大地,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藏书文化的熏陶中,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如纽带般绵延不绝、明珠般瑰丽绝伦!
(指导教师:贝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