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的乐趣

作者: 叶曙赫

正月,爷爷的儿女们聚齐了。

小小院落里,兰花、豆腐花、爆米花的香气交织成令人微醺的酒酿,伯伯姑姑们沉浸其中,他们一个个脸色泛红,讲着我听不懂的方言,突然爆发的笑声简直能掀翻屋顶。

小孩子们不愿听大人聊天,都溜到桥下玩。桥是铁索木板吊桥,大约五六十米长,一头连着村庄,一头连着公路。爷爷家在村头,离桥最近。

桥下的乐趣0

我和表哥们捡起沙滩上扁平的石头比赛打水漂,初春的阳光从桥上木板的缝隙间漏下来,打在我们头上、肩上,暖和极了。一个个小小的涟漪荡漾在清澈的江水里,片刻就又静下来,光滑如镜子,让你看得见水中的小鱼和细腻的沙子。

不知谁提议生火烤番薯,一时大家兴奋极了,抢着去找柴火。沙滩上的柴火还真不少,那一丛丛芦苇虽然枯黄干瘦得轻轻一折便断了,但始终挺立着没有倒下。我有些不忍心折断它们来做柴火。C罗漫不经心地说:“你没背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

赶紧折,不然番薯烤不熟!”

一群人立马投入战斗,折芦苇的折芦苇、挖灶的挖灶…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傻傻地把番薯直接放进挖好的沙洞里,然后铺上芦苇点上火,火苗腾地躧起来,映红了我们的脸。我们不停地往火堆上添柴,火苗跳着舞越长越高、越长越胖。我们越发兴奋,比赛似的给火堆喂干芦苇 -这哪里是平日在城里上学时能玩的呀,摸一下打火机都会被骂好几句呢!此时,大人们却由着我们撒野,都没人出来看一眼。

大概过了半节课的时间,岳岳哥哥觉得番薯差不多熟了,我们便一齐停止添柴,耐着性子等最后一束火苗瘦下去、矮下去。岳岳哥哥拿一根棍子从闪着火星的灰烬里拨出四团黑乎乎的东西,四对眼睛都愣住了。“呀,都烧成黑炭了!”C罗惊叫起来。我不死心,冒着被烫的危险借助石片掰开番薯,果然,连“心”都烧焦了,哪里能吃?

不过,我们并不丧气,因为这种快乐是独一无二的,是平时不可能体会到的,连考满分、拿奖状、画素描、打羽毛球都无法替代的......

玩累了,我们就一屁股坐在铁索木板桥下的阴凉里,东拉西扯地聊着一些玩过的游戏、看过的电影、出过的丑…直到大人们来喊:“吃饭了!”

老师评

这篇作文让常挂嘴边的“我手写我心”这五个字具象化了。作者通过描写正月在老家玩耍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小伙伴彻底放飞的乡居时光。文笔流畅、用词精准,感情真挚动人,如添柴火用“喂”,形容火焰用“瘦”“矮”,十分地形象生动。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美好的回忆可以记录下来,这也是写作的意义、文字的力量。

(指导教师:潘春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td20250416.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自由追光的青春
下一篇: 曲终韵无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