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女儿”叶嘉莹:以弱德之美,绘百年风华

作者: 王立诚

“诗的女儿”叶嘉莹:以弱德之美,绘百年风华0
“诗的女儿”叶嘉莹:以弱德之美,绘百年风华1

王立诚,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荣获全国第九届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论文一等奖,绍兴市阅读指导课一等奖、市课程思政案例一等奖等,绍兴市越城区“最美班主任”、区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参编《跟教育名家学做教师》《课堂创意管理实用技巧》等著作。

话题材料

2024年11月24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诗人叶嘉莹先生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弱德之美"是叶先生自创的一个新概念,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弱德,是你持守住自己的目的、自己的行为,不被外力所干涉,要走自己的路,入世已拼愁似海。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弱德之美"是在面临强大外势压力之下,所展现的一种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隐曲之姿态的美。这种美,并非软弱,而是一种逆境中的坚守与跨越。就如叶先生这样的一位柔弱文静的女子,在艰难的岁月中,以其坚忍的勇气面对人生中一次又一次打击,而“弱德之美"犹如一股纯净的精神之火支撑着她,始终如一。

解读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战乱时期的流离失所,海外求学的艰辛不易,以及晚年丧女的深切悲痛。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格,也让她的诗词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脱于世俗纷扰之上的宁静与淡然。叶嘉莹先生善于将个人的情感融人古典诗词的意境之中,使得每一句诗都仿佛是心灵的低语,既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叶嘉莹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无私的教育者。她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与理解,无私地传授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叶先生的“弱德之美”,体现在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是一种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放弃希望,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雅。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在的征服,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超越。这种精神,对于当下社会而言,无疑是一股清流,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坚持自我,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叶嘉莹先生以其百年的人生历程,向我们展示了“弱德之美”的真谛。她不仅是中华诗词的瑰宝,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灵的灯塔,指引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遭遇何种风浪,都能保持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继续前行。愿当下的我们都能学会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以“弱德之美”,绘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素材链接

1.“中原第一小生"王希玲一豫剧《风流才子》的扮演者。手中扇子在舞台上的每一次翻转开合都是她“不疯魔不成活”的匠心写照。七十五岁的王希玲,装着人工膝盖,却依旧穿着三寸高的厚底靴,被人搀扶着走上舞台后进行表演一原来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在二十多年前,扇子和王老一起走出了国门,那时我们对于文化自信也许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但是如今我们已经知道站在文化高地上,有了一份属于中国人独有的骄傲与自豪。如今,王希玲将扇子传给了她的外甥,她深情地说道:“咱家这根弦到了你这儿可不能断了。”

适用话题: ① 匠心与坚守; ② 传承与创新; ③ 文化自信

2.“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一吴孟超。20世纪50年代,中国肝脏医学还处于荒芜状态,他毅然投身这一领域,与同事共同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医学研究生涯中,吴孟超共完成了1.6万余台肝胆手术,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1 6 % 上升到今天的 5 3 % 。即使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弯曲变形的手指令人泪目,他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大爱,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适用话题: ① 医者仁心; ② 困境与坚守; ③ 无私与 无畏

3.四大古老文明汇流的地方,全世界只有一个,那就是敦煌。在敦煌,有一位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面壁者—樊锦诗。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面对繁华都市的诱惑,她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敦煌。从25岁到86岁,面对她的除了漫天风沙、简陋的生活条件,还有难以想象的艰苦的工作环境。她最早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并亲自参与“数字敦煌"等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在她的努力下,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在这个86岁的沧桑瘦弱的身影里,我们看到的是她初心不改、守护敦煌的18岁的初心。

适用话题: ① 纯粹与功利; ② 坚守与创新; ③ 柔弱与强大

名言佳句

1.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5.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苏洵《权书·心术》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7.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洪应明《菜根谭》

“诗的女儿”叶嘉莹:以弱德之美,绘百年风华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td2025042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