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兵败如山倒是怎样的体验
作者: 《课堂内外·少年大学》大家都知道成语“丢盔弃甲”,字面意思是丢掉头盔和铠甲,形容打败仗后仓皇逃跑的狼狈相。为什么打了败仗要丢盔弃甲呢?其一是盔甲很重,卸掉负重可以跑快点;其二是盔甲很值钱,丢掉装备让敌军去捡,可以使自己的逃跑时间更充裕,和遇到歹徒时边跑边撒钱是一个道理。
古代生产力低下,武器装备都是很值钱的。盔甲、盾牌等军事装备,堪比太阳神阿波罗的黄金战车;衣服、鞋子等物品,也和今天东北人心里的“貂儿”一样重要;就连激战中射出去的箭,都会在战后被回收。
在战败溃逃时,如果你想往脸上抹点血,就地一躺企图蒙混过关,那你还是太天真了。之后,你大概率会被人当众扒下全身衣裤。
就算你内心十分强大,完全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无视所有人的存在,一旦被敌军摸到你还有心跳,一定会马上给你补上一刀。
古代一度是以首级计战功的,“斩首五千”意思就是斩了敌军五千人的首级。例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就有以斩获的敌军的首级数为依据来授爵的条例。每一颗首级都是“硬通货”,你觉得有谁会漏掉你那么大一颗“金元宝”?
既然逃不掉,投降当俘虏行不行?遗憾的是,在没有《日内瓦公约》的古代,战俘是没有人权的。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将领白起就号称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
(永夜星河摘自《课堂内外·少年大学》2024年第10期,视觉中国供图)
上一篇:
坐公交环游世界的年轻人
下一篇:
创意